白靈隨時跟他彙報神龍一號的動向,都是一切順利的朝著預想好的方向發展。
在白靈的超清運算下,神龍一號成功著陸火星的成功率高達99.999%。許礪韜可不認為自己會那麼倒黴,剛好就遇到了那0.1%的失敗率。
很快,一個月的時間就到了。
許礪韜再次來到火箭空中中心,開啟了全球直播。
數十億的觀眾麵色緊張的看著直播。
“預計30秒神龍一號進入火星軌道!”
“20秒!”
“10秒倒計時!”
……
隨著工作人員10秒倒計時結束,眾人看到神龍一號平穩順利的並入了火星軌道。
“耶斯!!!神龍一號入軌成功!!!”
看到這一幕,所有人都是大喜不已,握緊著拳頭,神色振奮異常。
不過沒有雀躍多久,所有人又都緊張不已的安靜下來,目光死死的盯著神龍一號的直播畫麵。
因為,接下來就是最令人期待的著陸畫麵。
成功與否關乎全人類對宇宙探索的最重要的一步!
神龍一號火箭搭載著目前世界上最複雜、最強大的探測器,重達約12.8噸,分別由軌道器、返回器、著陸器上升器等部件組成。
火星軌道上,著陸器開始與軌道器分離。
在探測器內部搭載的人工智能程序控製下,分離器將攜帶其他部件在火星最適合著陸的地方進行著陸任務。
看到這裏,除了許礪韜之外,幾乎所有人都是緊張、擔憂不已。
在太陽係中,隻有三個行星位於宜居帶範圍內,分別是地球、金星和火星。
雖然金星與地球幾乎相似,但是現在已經變成了炎熱的“地獄”。
而火星雖然是目前為止發現的與地球最接近的行星之一,但是技術原因,對火星成功的探索卻是很少。
根據數據得知,人類迄今共進行了45次火星探測任務,其中20次(44%)成功,其中10次(22%)成功登陸火星,隻有其中6次(13%)成功釋放火星車。
由此可見航天器著陸火星的困難。
這是因為,地球距離火星太遠了,最近距離約為5500萬公裏,最遠距離則超過了4億公裏!
而地球和火星的航天器通信依靠的是電磁波,電磁波的速度約為30萬公裏每秒。
因此,如果人類想向火星的航天器發送指令,指令發送過去就得4分鍾到20分鍾左右,航天器做出反饋後需要經曆同樣的時間信息才能到達地球。
因此,人類發送一條指令至少需要八分鍾才能收到反饋。
所以這也造成了航天器在火星著陸時候,人們不能實時指揮航天器的動作,大多數時候都是靠航天器自主判斷的。
這就對航天器的設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當然,這一點對於有人工智能程序的神龍一號探測器而言,自然不是問題。
而且,白靈還在軌道器上搭載了信號增幅設備,大大增強了信息傳送的速度,雖然依舊還有延遲。
但已經降到了1分鍾左右,完全足夠地球這邊的孫吉希等人對神龍一號探測器進行指令操控。
對於航天器著陸的另一難點就是,航天器的減速問題。
之前醜國的好多次火星探測器都是因為這個著陸速度太快的原因墜毀了。
要知道,在地球上發射載人飛船或者返回式衛星,返回地球時一般都依靠巨大的降落傘減速。
降落傘的工作需要大氣。
而火星大氣比地球更加稀薄,因此就需要更大的減速傘,但是火箭發射的重量有限製,不能攜帶巨大的降落傘。
這也是導致各國航天器著陸失敗的最大原因所在。
這對神龍一號探測器自然是沒有任何問題的,孫吉希等人早就考慮到這個問題,並且給出了解決辦法。
他們在著陸器下方多增加了一個動力反推裝置,配合著探測器的降落傘降落,將會大大的減緩其降落速度。
從而安全著陸。
在世界矚目下,神龍一號探測器飛快的到達火星大氣層。
此時,孫吉希他們已經不做幹預了,因為信息延遲,他們的指令無法及時傳達,隻能靠探測器的智能程序自己判斷控製著陸。
“好!降落傘順利打開!”
眾人看到探測器成功的打開了降落傘,全都忍不住歡呼叫好。
不過情況不容樂觀,雖然有降落傘的緩衝,但是由於火星大氣稀薄,速度並沒有減多少,探測器依舊速度飛快的朝著下方墜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