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 芯片突破的希望(3 / 3)

深吸了口氣,坐在一旁的任總開口道:“是這樣的,徐院士。”

上輩子雖然一直都在米國,但對於國內的發展他並不是沒有關注。

“關於芯片的設計製造方麵,數學占據了相當重要的程度,而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莫過於如今基本被國外廠商全麵把控的EDA軟件。”

從記憶中來看,華國真正突破七納米級別,好像還需要一些年的時間。

聞言,徐川恍然點了點頭明白了過來。

難怪他的記憶和現在的情況出現了極大的偏差,因為蝴蝶效應的關係,連帶著不僅僅是屬於他研究的領域,也跟著一起突破了。

老實說,他上輩子沒聽說過這個消息啊。

聽完這些,徐川有些驚訝詫異的問道:“七納米?”

丁經國笑了笑,道:“說起來,這還得多感謝徐院士您。”

“而這次過來拜訪您,就是想請您幫忙看看,能不能解決這個問題。”

他一個人為國家創造的價值,就已經遠超了他們所有人加起來了。

海思和華芯聯合起來在國內芯片領域的份量可以說很大了,但放到這位麵前,別說是海思+華芯了,就是再加個華威估計也不夠看的。

聽完任總的問題,徐川並沒有第一時間答應下來。

而7納米以上的工藝則不需要這些。

“從集成電路的涉及、到布線、數值控製、計算、信號完整度等方方麵麵都有關。”

比如在芯片的水平陣列中采用環柵(GAA)納米線,在7納米這個節點時,就不可避免要采用隧道FET和III-V族元素溝道材料和垂直納米線來完善。

七納米及以下的芯片在設計材料、工藝等各方麵都有巨大的改變。

光源、材料、EDA、設計等等各方麵,全都要突破才能繼續往下沉。

相比之前的工藝,如14納米或10納米,7納米及以下的芯片使用的設計、光刻、材料等各方麵都有一個重大的轉折點。

笑了笑,他開口道:“這是好事啊,要是能突破7納米的進程,咱們就離解決芯片卡脖子更進一步了。”

但如果再沒有突破的話,在芯片和國際形勢等方麵,可能就會又有一些其他的改變了。

不愧是兔子,狡兔三窟,猶有過之。

“隻是在這一領域,要想趕上世界先進水平的半導體產業,咱們麵臨著巨大的技術挑戰。尤其是高端芯片製造領域,如7納米以下的集成電路製程,咱們遠遠落後於那些在芯片曆史上有著幾十年發展的西方國家。”

“在18年的時候,您帶領團隊完成了《核能β輻射能聚集轉換電能機製項目》,利用這項技術,我們從別的國家手中交易到了一些原本處於禁售或者不出售的科技,以及設備。”

“想要迎頭趕上,是一項龐大而艱巨的任務,需要持續的努力和創新。”

畢竟他並不是芯片領域的學者,並不是熟悉這一領域。

好在上麵在知道他們的難處後,在發改蔀門的支持下,換來了這次和這位碰麵的機會。

如果這位拒絕的話,他們也隻能再去找別的數學家試一試了。

不僅僅是可以在同樣大小的芯片上容納更多的晶體管,提供更強的計算和處理能力,降低功耗和熱量的產生,提高電池續航時間和設備的可靠性等等。

任正斐迅速點頭,道:“沒問題,我這邊立刻聯係研發小組,將問題整理好後給您送過來。”

一旁,丁經國臉上也帶著笑意,開口說:“這次實在是麻煩徐院士您了,老實說我們已經找過不少的數學家了,但一直都沒有解決這些問題,幸運的是還有您在。”

不得不說,有這樣一位頂尖的學者在,不管什麼時候,他們都有一種被人兜底的底氣。仿佛隻要他出手,什麼問題都能解決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