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無邁斯納效應(2 / 3)

“不可思議,數學,物理,天文,材料,還解決了可控核聚變技術,跨領域效應已經對他失去了效果嗎?”霍恩比·伊登誇張搖著頭感歎道。

“誰知道呢,這大抵又是一個牛頓高斯級別的妖孽吧。”伯恩·瓊斯笑著道。

聳了聳肩,他又接著道:“老實說,即便是沒有徐教授的這些計算,我其實也並不是很看好這種KL-66材料。”

“且不說室溫超導能否這樣輕易的實現,光是在室溫超導上放出的‘假消息’,幾乎每年都有,然後股市割一波韭菜,慢慢的就沒有了的消息,既無法被證實,也無法被證否。”

“不過今年不同的是,股市還沒起飛,就被那位徐教授一巴掌給啪沒了。”

伯恩·瓊斯說的並沒有什麼問題。

如果是按照曆史上每年都會出現的常溫超導材料的事件來看,相關的熱度最起碼會持續至少十天半月的。

然後在這期間,有關超導材料的股市則會猛漲一波,再滑落。

資本在其中猛割一波韭菜,甚至必要的時候還會親自下場配合,比如弄個複刻實驗數據,證實這種材料極有可能具備室溫超導性什麼,反反複複的收割。

然而今年還未等他們行動,就被人一巴掌就給呼沒了。

哪怕是複刻實驗還在進行中,誰也無法肯定這種KL-66超導材料是否具備超導性質,股市卻完全沒有以往的漲幅。

沒辦法,‘徐川’這個名字的名聲,實在太大了。

盡管隻是一些推測計算,但以這位大佬的數學能力來看,他的計算基本不可能出現什麼問題。

畢竟這可是菲爾茲獎得主,親手解決了兩個千禧年難題的超級猛人。

這也導致了原本應該是火熱無比的超導材料板塊,現在如同一潭死水般波瀾不驚,甚至還小幅度的下跌了。

徐川倒是沒太在意這些。

他甚至都不清楚因為自己在課堂上發表的看法,導致一些資本家割韭菜的夢想破滅了。

這會他正在實驗室中,親手對複刻出來的KL-66材料進行超導測試。

盡管從材料計算的角度來看,KL-66是室溫超導體的概率已經很小了,但徐川依舊希望它可能會是真的。

畢竟對於一名材料領域的學者來說,看到一條打破現有材料研發體係的道路,無疑是相當興奮與刺激的。

三組複刻實驗,按照論文完整的複刻出來了三份KL-66材料。

三份材料,其中一份徐川親自進行驗證,另外兩份則分別交給兩位在超導材料領域的研究員。

對超導材料進行超導測試,對於他來說,這是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領域。

而看一份材料,是否是超導材料,最核心的指標莫過於它是否具備‘邁斯納效應’,他第一項做的,自然是這個。

然而遺憾的是,在前後折騰了的數次後,徐川確信自己分配到的這塊複刻出來的KL-66材料,並不具備邁斯納效應。

毫無疑問,第一次的複刻實驗是失敗的。

當然,他也並沒有就這樣直接放棄和否定,在隨後的時間中,他陸續對這份合成出來的材料進行了磁場、電阻、臨界溫度等多方麵的測試。

最終確認了他手中的這份材料具備一定的抗磁性,隻是相當微弱。

至於電阻、在前後數次降低溫度進行測試時,發現它在250K(約-23℃)的時候,電阻率陡降,但降低不到零。

而在7.1K時,材料的電阻會再次急速下降,無線接近於零電阻。

這份結果,基本符合了計算材料模型對KL-66做的測試。

在室溫下,它沒法表現出超導性,隻有當溫度降低到7.1K的時候,才會展現出超導性能。

然而這毫無意義,7.1K溫度下,能實現超導性質的材料很多很多。而且在這份材料中,鉛的超導臨界溫度就是-265.95℃(7.2K)

這種情況下,很難不讓人懷疑這種臨界溫度轉變到底是材料本身的,還是裏麵的鉛的。

完整的將所有的檢測按照標準做完,徐川脫掉了手上的實驗手套。

如果單從他手中的這份材料來看,KL-66材料是室溫超導體的希望已經破滅了,也讓他歎息了一下。

不過對一種材料進行驗證,這不是一次複刻實驗就能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