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章 高能級中子輻照實驗(3 / 3)

在半強迫性質下,那邊原本都已經達成了合作,甚至都運送了一部分高溫超導材料過來的合同,都被迫終止了。

雖然櫻花國和米國很快就簽訂了新的合同,支付了一部分科研經費,但LHC的重啟,還不知道要多久。

而在失去高溫超導材料和那位徐教授的支持後,暗物質與暗能量的探測與發現,更可謂是遙遙無期看不到什麼希望。

很多高能物理和粒子物理領域的學者都對此抱有著極其悲觀的看法。

甚至說不定都會落入ITER的後塵也說不定。

另一邊,華國,金陵。

普朗克等離子體研究所的進度徐川並不是很清楚,歐盟整體聯合起來在上輩子也沒有出現這種事。

不過可控核聚變並不是一項靠人力就可以堆積解決的問題。

人力能加快一些常規技術的研發和推進,但那些頂尖的世界難題

比如等離子體湍流的數學模型,還是第一壁材料,亦或者性能優異的高溫超導材料都不是能依賴人力堆出來的技術。

至少在短時間內是不可能的,長時間的投入或許還有一絲希望。

當然,也僅僅是一絲希望而已。

比如等離子體湍流的數學模型,就建立在NS方程被完美解決的基礎上,前置條件是一個千禧年數學猜想。

而後者材料就更不用說了。

頂級的材料除非運氣爆棚,否則就真隻能靠經驗一點點的摸索。

雖然關心歐洲那邊在可控核聚變上的進度,但相對比之下,眼前他更關心破曉聚變裝置這次開啟後,氧化鋯合成的碳複合材料在高能級中子輻照下的表現。

畢竟,與其指望別人拉胯,不如讓自己保持優勢走在前麵才是真理。

在趙鴻誌的帶領下,工程師組的人員將十組氧化鋯碳複合材料和十組不同的對照材料安置在第一壁上麵。

隨即,全麵的檢查完成,安靜的躺在核心實驗區域的鋼鐵巨獸發出輕鳴,那是強大的電流從外場線圈中流過的聲音。

在高溫銅碳銀複合超導材料優異的超導性能支撐下,電能被迅速轉換成磁場,控製著反應堆腔室中的高溫氘氚等離子體運行著。

總控製室中,趙光貴緊張的站在徐川身後,目光在控製台和徐川的背影上來回的不停的切換著。

對於他來說,可控核聚變工程是他參與過的最大的項目了,更別提還在裏麵擔任了解決第一壁材料相關問題的重任了。

聽說這個項目截止到目前,已經花出去了超過五百億RMB的資金,想想就覺得可怕。

甚至,他都無法完全的體會,五百億到底是個什麼樣的概念。

就眼前的這台破曉聚變裝置,成本就高達二十五億,更別提後續還陸陸續續改造了多次,每一次都是大幾千萬甚至是數億的經費。

萬一這次的氧化鋯碳複合材料,效果並沒有那麼理想的話,他都不知道該怎麼去麵對實驗結果。

PS:昨天帶我爸爸去了最後一趟湘雅醫院複診,相關的檢查已經基本做完了,開了藥,拿到了單子,時間已經到了傍晚,送他老人家回老家了,今天才趕回長沙,所以昨天的更新放到今天(因為時間緊急,沒帶電腦什麼的回去)。

今天還有兩章。

另外之前答應伱們的,處理完這事建個群,已經弄好了,章節末尾有放鏈接,感興趣的可以進來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