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在徐川忙著研究可控核聚變的時候。
另一邊,法蘭西南部的馬賽城附近的卡達拉舍地,ITER總部。
最近短短兩個月的時間,ITER的理事已經召開了好幾場不對外公開的內部會議了。
會議的內容自然是針對高溫銅碳銀複合超導材料以及等離子體湍流數學模型的。
至於結果,每一次都是不歡而散。
誰也不知道為什麼,以往在ITER項目上一向不怎麼發表意見,甚至樂於交換技術和出錢購買技術的華國,在這一次為什麼態度突然變得這麼強硬。
不僅直接了當拒絕了米國那邊的要求,就連歐洲這邊試圖通過利用技術交換技術的請求也被拒絕了。
這種情況下,僵持的局麵變得難以收拾。
而米國那邊似乎也沒有了耐心,準備不再商議這事,而是準備直接聯合其他成員國直接將對手踢出去。
今天就是抉擇的時候了。
在等會即將開始的理事會會議上,ITER將展開最後一次商議。
針對棲霞可控核聚變工程項目中的高溫超導銅碳銀複合材料技術,以及高溫等離子體湍流數控模型,發起ITER合約技術共享最後的質詢。
如果這次的會議,依舊沒能得到一個令大部分成員國滿意的結果。在會議的後半段,米國那邊將發起理事會投票。
以未履行ITER合約技術共享協定為理由,發起公開投票,決定華國是否還能繼續留存在ITER中。
可以說,今天就是最後的期限。
坐在會議室中,提前趕到的日耳曼的理事望著空蕩蕩,還未到來的華國代表席位歎了口氣。
而從之前的討論來看,想要東方那個國家在這件事情上做出退讓,恐怕不大可能。
更關鍵的是,後續如果對方真的被踢出了ITER,ITER的前途恐怕也不見得有多麼的光明。
畢竟華國在ITER中承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無論是經費的提供,還是ICRF加熱天線技術、鎢鉬合金第一壁材料技術等等,都是至關重要的。
如果他們走了,誰來補足這一部分的缺陷?
靠米國嗎?
別鬧了,米國在這方麵連約定中保證的百分之二十五的經費都一直拖欠著,隻提供了百分之九而已,還剩下百分之十六沒有付呢。
或許,這將成為ITER組織分崩離析的導火索?
驀的,日耳曼國的ITER理事腦海中產生了一個想法。
這並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畢竟這種大型國際聯合項目,還是涉及可控核聚變這種重要能源的項目,指望能有多麼的一帆風順是不可能的。
能源本就是敏感的東西,尤其是可控核聚變這種一旦實現就可以說是無限能源的技術,無論哪個國家在這上麵領先了,都會引起其他國家的焦急和敏感。
再加上成員國幾乎都有自己的可控核聚變項目,自然不願意在ITER上投入更多了。
與其說這是一個大家齊心協力搞可控核聚變的國際項目,不如說這是一個基於可控核聚變項目的國際交易交流平台。
大家將自己手中的優勢技術拿出來,做做削弱後賣給其他國家,獲取經費或者說自己想要的技術,這才是ITER的真相。
而現在,很明顯這個平台已經臨近分崩離析了。
PS:二更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