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知道過了多久,雨終於停了,太陽在挪動著腳步,試圖將自己的光輝穿透烏雲重新灑向人間。
書房中,不知從何時起便停下了手中的筆,站在窗邊望向遠方徐川,正出神的看著雨後那一道道透過烏雲落在大地上的光。
望著緩緩在天際落下的夕陽,徐川的嘴角勾起了一絲笑容。
當丁達爾效應出現時,光便有了形狀。
那一道道雨過天晴從天空中透下的光,在引領著文明前進的方向。
盡管他沒有找到高溫超導的超導機理,但已經找到了一條可行的道路。
剩下的,就是沿著這條路繼續深入了。
如果能完成高溫超導的機理,在未來,他或許能通過數學計算得到高溫超導材料的超導態。
到那個時候,超導材料將不再是桎梏科技發展的阻礙。
甚至,說不定他能以此繼續推衍,找到新的,更優秀的常溫超導材料,將其廣泛用於工業各界。
畢竟他後世研發出來的銅碳銀複合材料的性質,有些偏向於陶瓷材料,雖然能在常溫常壓下實現超導,但加工成型困難,且容易受到幹擾。
這種受限的常溫超導材料,用於可控核聚變,粒子對撞機這種頂尖的科研設備上還行,但是要廣泛將其用於發電、輸電、儲能、弱電等領域還是很困難的。
特別是那些工作環境相對惡劣的設備,就更無法利用了。
如果能找到一種類似於銅鐵金屬材料的常溫超導體,那麼現有的科技發展將迎來一次真正的飛躍。
想了想,徐川返身從書桌上拿起了手機,找到了高弘明的電話撥了過去。
不到半個小時的時間,高弘明就迅速從可控核聚變工業園區趕了過來。
“徐院士,您找我。”
徐川點了點頭,拿起準備好的硬盤遞了過去:“這個裏麵是針對可控核聚變反應堆腔室中的等離子體湍流建立起來的數學模型。”
“原本我是準備親自去一趟沽城進行驗算的,但現在情況有些變化,我手裏還有一些其他的事情,就不準備親自過去了。麻煩你帶著這份硬盤跑一趟吧。”
聞言,高弘明迅速道:“跑一趟不是事情,但您不去,我也不懂數學模型和測試方麵的東西啊。”
“如果您實在脫不開身的話,我這邊跟上麵反饋一下?延期一點時間?這個沒關係的。”
徐川想了想,道:“延期不是解決辦法。這樣吧,我給彭鴻禧院士那邊打個電話,讓建模部門之前優化模型的兩個負責人出來陪你一起過去。”
“這份模型是他們優化的,而且是建模方麵的專業人員,能代替我過去。”
“如果到時候真有什麼問題,你也可以給我打電話。”
高弘明想了下,道:“也行,隻是您不去,我心裏始終有點沒底。畢竟這事這麼重要。”
徐川笑了笑,道:“如果一切順利,我去其實也做不了什麼太多的事情,將模型驗算後的數據帶回來給我就行了。”
高弘明點了點頭,道:“行,既然這樣,那我等會先去找一下彭院士。”
徐川:“辛苦你了,一路順風。”
高弘明將手中的硬盤小心翼翼的放進帶來的防撞盒中,道:“我隻是做了一些打雜的工作,徐院士您才是真正的辛苦。”
“既然您這邊還有事,我就不多打擾了。”
“另外,我這邊會通知了部隊那邊的人,讓他們安排人手和我一起護送這份模型安全抵達沽城的。”
“您放心,人在模型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