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控製室中的歡呼依舊,工程師和研究員們互相擁抱慶祝著。
站在監控屏幕前,徐川臉上帶著滿足和釋懷的笑容。
上輩子未能彌補的遺憾,感謝上天重新給了他一次機會,這輩子終於補上了。
核能β輻射能聚集轉換電能技術隻是個開始,希望他這前後兩世的才華,能讓祖國如窗外的烈陽般照亮整個世界。
京城時間,六月十五號,晚間七點。
某間新聞播報的演播室內,一男一女兩位主持人正看著一個小時之前才傳遞到他們手中新聞稿,匆忙地做著最後的準備。
時間相當緊急,盡管一個小時的時間足夠他們將所有的台詞都背下來了,而演播的時候也有稿件和提詞器之類的輔助。
但身為主持人,他們必須對整個事件有一個全麵的了解。
當然,如果是普通的新聞播報,倒也用不上這樣費心。
可一個多小時前傳遞過來的新聞稿,很明顯不是普通事件。
在數個小時之前,在啟東市,由國際知名學者諾貝爾獎得主徐川教授領導的《核能β輻射能聚集轉換電能項目》成功運行!
從今天起,核裂變發電將變成真正無汙染的清潔能源,那些讓人恐懼的核廢料,亦將成為造福祖國百姓的電能。
坐在鏡頭前,兩位主持人同時深呼吸了一口氣,趁著這最後的幾秒鍾,讓自己緊張的情緒放鬆下來。
“小康,小霞,還有一分鍾的時間就要開始了,做好準備。”
演播室中,台長站在鏡頭後麵看向了端坐在演播位前的兩位主持人指揮道。
兩位主持人同時點了點頭,熟練的目視著鏡頭,帶著標準的微笑開始了今天的播報。
“各位觀眾朋友們晚上好。今天是六月十五日,歡迎收看新聞聯播節目,首先向您介紹這次節目的主要內容”
就如同以前無數次的播報新聞一樣,在男主持人開頭後,另一旁的女主持人順利的接過了內容。
“.今日中午,在我國知名學者,諾貝爾獎與菲爾茲獎獲得者徐川教授的領導下,位於蘇江省啟東市沿海地帶的《核能β輻射能聚集轉換電能》工程,完成了最後的核輻射電能轉換實驗。”
隨著海霞的播報,新聞聯播的畫麵也跳轉了一下。
一段短片插入了進來,鏡頭正好是徐川站在總控製室中宣布點啟動測試的畫麵。
像是無聲的動畫一樣,短片可能是為了保密做了消音處理,除了站在總控製台前宣布開啟測試的聲音外,並沒有什麼其他的聲音。
但無論是此刻坐在電視前收看新聞聯播的觀眾,還是演播室中的其他人,都能感覺到總控製室中這些人的激動、緊張、興奮、認真.
這是一場無聲的戰役!
而新聞聯播的演播室內,坐在鏡頭前的男主持人小康接過話題,繼續用清晰而充滿親和力的聲音,繼續念道:
“《核能β輻射能聚集轉換電能》項目是由徐川教授主導的核廢料重新利用項目。通過特殊的技術手段,徐教授實現了難以處理的核廢料的重新利用,將原先充滿輻射的有害物質,轉變成了走入千家萬戶的電能。”
“.”
“目前,核心轉換區域穩定,輻射電能轉換穩定,當前核廢料發電站每年可提供約二十億度電,且可穩定持續至少三十年的發電時間”
隨著新聞聯播的播報,那插播的畫麵也隨之更新。
當總控製室中,那些激動著擁抱在一起的研究員們歡呼時,坐在演播室中的兩位主持人的聲音也隨之激昂了起來。
“曆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時代的腳步永不停歇。”
“同胞們,這一次,我們走在了世界的前沿,翻開了新的篇章,迎來了新時代、新征程。”
“盡管前進的道路上依舊存在新的挑戰、新的坎坷。但我相信,祖國的騰飛是曆史的必然!我們亦將走向新的勝利!”
當核廢料不再是讓人恐懼的威脅,當核能被徹底解鎖時,能源危機這把枷鎖,也隨之而繃斷。
可以預見的是,在不久的將來,核電站與核廢料發電站將在華國乃至全世界遍地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