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化學的未來(3 / 3)

這天賦,已經沒法形容了。

不過回頭想想,於振又突然覺得合理了。

如果不是這般妖孽,又怎能解決院士都無法解決的難題,又在二十一歲的年齡拿到諾貝爾獎與菲爾茲獎?這可是學術界最權威的兩個獎項。

雖然震驚,不過這份數學能力也讓於振有些好奇。

他忍不住問道:“伱說,數學學的好,真就那麼厲害嗎?材料這種很難應用上的數學的領域,也能通過數學解決?”

聽到這個問題,樊鵬越沉默了一下,想了想後,有些迷茫的回道:“不知道。或許對他而言是的?”

頓了頓,他又謹慎的補了一句:“不過我從未在其他數學教授上看到過這種層次的數學應用。”

“可能他比較特別吧。”

另一邊,辦公室中,徐川匍匐在桌前,手中的圓珠筆在不停的寫動著。

“.Ebsp; DEbsp; DMbsp; EMbsp; Ebsp; = 1/1,(g) Ebsp; = 1/1,.(j) Ebsp;= 1/2。”

“.”

盯著稿紙上的數據,徐川陷入了沉思。

“從數據來看,甲乙酮是種還不錯選擇,按照化學性質進行推測,它能起到一定的抑製碳酸乙烯的作用。”

“眾所周知,碳酸乙烯之所以在鋰離子電池中起到極大的提升作用的原因在於它可以與Li+通過溶劑化作用形成緊密有序的Li+-EC溶劑化構型,從而使含EC的電解液在循環過程中更為穩定。”

“而由於‘Li+-碳酸乙烯溶劑’構型相較於其他溶劑化鋰離子,如碳酸甲乙酯等材料來說具有更高的穩定性,因而在電解液中添加‘Li+-碳酸乙烯溶劑’組分後,可以明顯改善電池的循環性能和電壓極化現象。”

“這不僅提高電解液的穩定性,同時,碳酸乙烯酯的還原產物有助於形成穩定的固體電解液界麵膜,使得電解液在循環過程中更為穩定。”

“而甲乙酮能在裏麵,通過鋰離子沉積/脫出行為,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負極的析鋰現象。”

“至於具體情況還需要進行實驗,畢竟推算的數據和實際應用肯定有一些差別。”

想著,徐川又搖了搖頭,看著桌上的稿紙長舒了口氣。

這些天來,他放掉了其他的項目,集中精力研究這個問題,要說進度,的確有一些進度,但不多。

截止到現在,他也隻不過找出來了一種可能適合的材料。

他小看了化學反應中可能會產生的各種連帶現象。這些東西計算起來能累死個人。

“或許,我應該弄個數學模型出來?”

腦海中,徐川將想法轉到了另一方麵。

一個數學模型,雖然不能準確地預測未經實驗的材料樣品的各項性能以及可能誕生的化學連帶現象,但卻可以為使用者提供一定的參考。

比如從概率意義上縮小實驗範圍什麼的。

很早之前,他還在大一的時候,就為他的導師陳正平做過一個有關二硒化鎢材料項目的數學模型,進而迅速幫忙找到了實驗過程中的問題,鎖定了最佳還原物的濃度。

可以說,在材料的研發過程中,一個數學模型的作用還是很大的。

隻是,他現在根本就沒那麼多的時間去做這個東西。

針對化學材料研究的數學模型,要做出來應該可以,但難度方麵,絕對比他以前給導師陳正平做的那個要大很多。

甚至可以說是一個天一個地。

畢竟二硒化鎢材料項目那個,針對僅僅是一種材料而已,即便是有還原劑、溫度、氣壓什麼的條件,也不算很複雜。

但化學這個不同的,這種針對化學材料探索的數學模型,複雜度簡直突破天際了。

哪怕是他帶上一個十幾人的團隊進行編寫,可能也需要好幾個月的時間。

當然,如果成功的話,可以給他以後的化學實驗帶來極大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