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八月,菲爾茲獎頒的時候,一個年僅18歲的華裔少年唐乙文提出了一種傳統計算機AI算法。
其運算速度可以與量子計算比肩,相對之前的傳統算法實現了運算速度的指數級增長。
這一發現不僅推翻了兩位量子計算重量級人物的量子加速神話,也證明了量子算法和經典算法研究之間存在富有成效的相互作用。
有意思的是,唐乙文本來打算證明這樣的算法是不存在的。
但隨著時間推移和自己的研究,她發現這樣的算法確實存在。
而量子霸權的延遲甚至導致一些理論計算機科學家認為,量子計算機永遠不會超越最好的經典計算機。
對於這件事,徐川的確不太了解。
但他很清楚,量子計算機的發展並未被未來的人們放棄。
畢竟摩爾定律已經限定死了傳統超算的計算速度。
不過當前,徐川對唐乙文提出的AI算法很感興趣,找來了一份論文翻閱了一下。
隻是,他對於算法方麵的東西並不是很了解,隻能粗略的看了一下,了解一些裏麵的思想與核心。
想了想,徐川在心裏記下了這個名字。
如果有機會,或許可以向上麵提一下,看看能不能將這個人才從米國那邊挖過來。
傳統超級計算機的重要性,他比其他人都要了解。
在未來至少二十年到三十年的時間,傳統的超算依舊是大型計算的主力。
而能為超算提供算法的人才,重要性毋庸置疑。
折騰了一陣子,待到諾貝爾獎的風波過去,徐川總算是恢複了正常的生活。
被耽擱的核能與鋰硫電池的研發項目重新進入。
在他的帶領下,兩大項目的研發進度明顯日益長進。
特別是核能項目。
在已經有了完善理論+徐川這名‘先知’的基礎上,再加上諾貝爾獎的刺激,新型抗輻射材料的研發進度很快。
借助‘科學院魔都原子核研究所’中先進的設備,不到一個月的時間,研發團隊就成功的將最原始的‘晶態鉺鋯酸鹽’製造了出來。
盡管從一個熟悉的領域跨入另一個未知的領域會讓人迷茫,但徐川之前特意安排的一個月熟悉論文的時間,讓八名科研人員的迷茫期和觀察縮到了最短。
“教授,第一批利用納米工藝製造的‘晶態鉺鋯酸鹽’已經完成了初步的加工。”
科學院魔都原子核研究所中,科研人員席學博崇敬的看著眼前這個比他年齡還要小上十來歲的年輕人,認真的彙報。
有史以來的第一位諾貝爾獎與菲爾茲獎雙獎得主啊。
別說是放到華國了,就是放到全世界,也是站在珠峰山頂俯瞰整個星球的超級大牛。
能在這種超級大牛手下搞科研,燒上八輩子的高香都不一定能有這個機會。
他一個博士後,居然有機會第一批加入這種大佬的科研項目中。
對於自己的幸運,席學博都不知道該如何來形容,隻能選擇盡全力做好每一件事情。
實驗室中,聽到第一批的‘晶態鉺鋯酸鹽’已經完成了生產,徐川連頭也沒抬,隻是輕聲‘嗯’了一下,表示自己已經知道了。
在他眼前,是另一項正在進行中的材料實驗,是‘晶態鉺鋯酸鹽’材料的後續拓展。
手中的材料實驗持續了近一個多小時的時間,初步處理好實驗箱中的各種材料後,徐川才摘下手套,看向一直等候在一旁的席學博。
“走吧,帶我去看看你們的成果。”
這段時間,他並沒有跟蹤參與‘晶態鉺鋯酸鹽’的製造,這種材料,他事先就已經準備好了相當詳細的製造過程,將其交給了其他人。
至於他自己,手上有更重要的工作。
‘晶態鉺鋯酸鹽’能隔絕核輻射沒錯,但它卻是一種類似於陶瓷一般的固態材料。
這種材料用於製造容器存儲核廢料沒有什麼問題,但根本就無法用來製造防護衣。
在麵對攜帶高強度電離輻射的核廢料時,絕大部分的電器設備都會陷入失靈。
這是因為電子設備一般都是靠電路傳遞信號實現功能,核輻射尤其是一些中子質子流的輻射會把結構破壞或者產生幹擾信號,使電子設備失靈或者永久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