級數理論中,傅立葉級數和傅立葉變換主要應用在信號分析領域,包括濾波、數據壓縮、電力係統的監控等,電子產品的製造離不開它。
又或者複變函數,是學分析加強版之二。
應用很廣的一門學科,在航空力學、流體力學、固體力學、信息工程、電氣工程等領域都有廣泛的應用,所以工科學生都要學這門課的。
而應用高等代數則可以說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數學分支了。
數據結構、程序算法、機械設計、電子電路、電子信號、自動控製、經濟分析、管理科學、醫學、會計等都需要用到線形代數的知識。
此外還有泛函分析、拓撲學、數論.等等各種數學,都有它獨特的用途。
可以說現代社會發展到今天,離不開高等數學。
一名菲爾茲獎得主,特別是徐川這種極為年輕的數學家,能給一個國家帶來極大的幫助。
因為他年輕,現在才二十歲,哪怕幹到法定退休年齡,也還有四十年的時間。
四十年,一年帶上三四個學生,都能為國家培育出上百名的頂級數學家了。
更何況這些學生在成長起來後還能再帶學生,一路幫扶下去,能帶動極大的改變。
此外,更關鍵的是他本人,二十歲的年齡就拿到了菲獎,學術研究的黃金生涯才剛剛起步,後麵還能再做出怎樣的偉大成果誰也說不定。
之前沒來找,是因為他還沒拿到菲獎,國家這邊沒辦法開出太高的條件。
拿到了菲獎後就不同了,榮耀本身就是實力。
對這樣的人才,開出額外的條件也符合辦事規則。
無論是三倍年薪,還是zheng策隨人走,哪怕徐川自己開研究所這種都無所謂。
隻要人在國內,那麼做出的成果和研究就必然會先在國內應用上。
對於國家來說,這就足夠了。
聽到穆良才開出的條件,徐川都驚訝了一下。
他在普林斯頓的年薪足足有六十萬米金,翻三倍,就是一百八十萬米金,換算過來,足足有一千兩百五十萬了。
千萬級別的年薪,哪怕是對於菲獎得主來說,也是頂級了。
這可是純工資,不摻雜福利待遇、科研分成等其他收入的純工資。
更誇張的是後麵的zheng策,zheng策隨人走,甚至用科研資金建立屬於自己研究院這些,在國內,恐怕能享受這種zheng策的科研人員沒幾個,一巴掌都數得過來。
當然,對於徐川而言,這些都不算什麼。
他回國,需要的不是這些,而是另外一個東西。
之前一直他不回去,其實也是在等這個。
現在穆部長來了,他也可以提出自己的需要了。
頓了頓,徐川抬頭笑著看向穆良才,開口道:“對於穆部長說的這些,我沒有什麼意見。”
“不過在這裏,既然您到了,我就再提一個小小的請求。”
聞言,穆良才正色道:“您說。”
徐川開口道:“我需要一個不被環境幹擾的科研環境。”
這句話,其實要的就是一個正常點的環境。
學術環境有多糟糕,徐川清楚一些,有時候,應付那些資曆老的長輩,以及一些不懂行的人,很煩的。
在普林斯頓這種事情都免不了,更何況複雜無比。
哪怕他是菲爾茲獎得主,受重視,也不一定能壓下多少其他人,他沒興趣參與進那些事情中。
說句難聽的,邱成桐此前說華國隻有半個數學家,這半個指的是華老。
之所以說半個,是因為華老的研究,基本都是在回國前做的,回國後,根本就沒多少時間再去搞研究了,隻能算半個。
很多時候,你對沒興趣,但不代表對你不感興趣,很複雜的。
所以他直接要求開綠燈,讓他能不受打擾的完成自己研究,這是最好的辦法了,也是他一直在等的原因。
至於後續研究,比如可控核聚變方麵需要的人才什麼的,自己找就行了,國內什麼都缺,就是不缺人。
實在找不到,再找開口要。
隻要有階段性的成果提供,能看到後續的希望,國家肯定會提供對應的人才給他的。
而前期的階段性成果,他腦海中有很多。
PS:前前後後改了三次,折騰到了半夜,總算發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