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國際數學聯盟安排在大廳中接待客人的工作人員發現了這邊的情況,及時跑過來將徐川從人群中解救了出來。
應付完大廳中的其他學者,徐川長舒了口氣,帶著四名學生辦理完入住手續,剛準備上樓,就看到了幾個熟悉的身影。
看清楚走在前麵的身影後,他眼前一亮,快步的走了過去。
“潘院士。”
徐川快步走到了這支隊伍的前麵,站在了一個老人的身前。
眼前的老人正是此前在克拉福德獎的頒獎典禮上遇到過的潘德明院士,一位讓人尊敬的偉大數學家。
看到徐川,潘德明快步走出了隊伍,緊緊的握住了徐川的手,臉上也帶上了笑容。
“又見麵了,徐川教授。”
“您老怎麼親自來了,長途奔波,這太累人了。”
徐川笑著招呼。眼前這位老人,已經八十多快九十歲了,這個年齡,還從國內飛過來是他沒想到的。
“相對比你證明霍奇猜想耗費的精力,我這點奔波算的了什麼,當年在塔克拉瑪幹大沙漠中步行幾十公裏都走過來了,更何況現在隻需要坐在飛機和車上。”
頓了頓,老人上下打量了兩眼徐川,感歎道:“多少年了,我們國家終於出了一個這樣的數學家,你是國家的榮耀啊。”
“潘老言重了,我隻不過是做了一名學者該做的事情而已。”徐川謙虛道。
潘德明笑了笑,沒在這個話題上繼續,而是轉身道:“我給你介紹兩個人。”
“張偉,許辰陽,都是優秀青年數學家,或許可以和你交流一下數學上的問題。”
對於北大的黃金一代,徐川自然是認識的,隻不過沒想到這兩人是跟隨北大的隊伍一起過來的。
畢竟這兩人如今都在米國的大學任職。
分別和兩人握了握手後,徐川笑著招呼道:“偉神,上次一別,好久不見。”
“陽神,上學時期就聽說過你的大名了,你解決的代數簇自同構群線性增問題,曾帶給我很大的啟發。”
身形偏瘦,帶著無邊框黑色眼鏡的張偉笑著調侃道:“在川神你麵前,這個稱呼可用不得。”
一旁,身形偏胖的徐晨陽也笑著道:“四十歲以下的青年一代,誰敢在川神麵前稱神?舒爾茨恐怕都不敢吧。”
徐川微微翻了個白眼,無奈道:“兩位大神就別調侃我了。”
三人互相交流著,身後北大龐大的隊伍四散開來,看著前麵的正在交流的幾人有些騷動和興奮。
北大的隊伍很龐大,人數足足有三四十人,不過大部分都是跟著導師教授過來見見世麵的學生。
這些年齡基本比徐川都還要大的學生在看到徐川後,就像是追星族粉絲看到了自己追的明星一樣,兩眼放光,興奮不已。
若不是前麵還有大佬鎮著場麵,這些學生怕是得一擁而上要簽名、求合照、吸歐氣了。
畢竟徐川這個名字,他們聽得太多了。
從弱Weyl-Berry猜想的證明開始,到Xu-Weyl-Berry定理、再到徐-霍奇定理、到NS方程
有關於這個名字的一切,都是傳說。
對於任何一個有誌於在數學上更進一步的華國青年學者來說,徐川這個名字的既像是海岸線上的明亮燈塔,指引著他們前進;也像是珠穆朗瑪峰,俯視著數學這座高原,更像是天上掛著的太陽,散發著明亮光輝,可望卻不可及。
加更隻能放到明天早上了(還沒寫完),昨晚玩到了挺晚的,今天下午才起來,抱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