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從今天開始當教授(2 / 3)

如果不願意的話,八九月份正是普林斯頓的秋季入學季,留在普林斯頓更換一位導師也不是不可行的方式。

這並不怎麼會影響到這些學生在普林斯頓的學習。

讀博期間更換導師的確是一件挺坑爹的事情,但也分情況。

如果是那種已經讀了兩三年然後突然被告知導師跑了的,那的確很坑爹。

但他這種,提前入學,然後正好趕上普林斯頓的開學季更換導師,可以說並沒有什麼影響。

甚至換種角度來說,這是這些學生的機遇。

畢竟不是誰都能在博士期間跟隨一名菲獎大佬學習的,或者說,不是誰都能跟隨一位證明了七大千禧年難題的數學教授學習的。

前者可能還簡單一些,畢竟這些年下來,菲爾茲獎得主的數量也有兩位數了。

後者?縱觀整個數學界,這樣的頂級教授屈指可數。

對於這些學生來說,這六七個月的學習時間,完全可以看到一種額外的科研經曆。

對於其他普通教授而言,如果自己名下的學生曾經跟隨過一名這樣的頂級數學教授學習過打工過,恐怕他都能樂開花。

一方麵是這種科研經曆的確很漂亮。

另一方麵,說不定還能借這層關係和對方打上交道。

所以對於自己在明年可能會離開普林斯頓,徐川並沒有什麼心理壓力,也不擔心自己的跑路會給招收到的學生帶來什麼太大的問題。

花費了整整一天的時間,徐川才將郵箱中的郵件處理掉。

盡管他已經臨近普林斯頓入學申請末期才開始招收學生,但無論是普林斯頓的入學工作組送過來的學生檔案,還是那些自己發他郵箱中的申請書,質量都高得離譜。

國外的學生申請米國的大學,就拿國內舉例,一般是看GPA績點、托福或者IELTS測試語言成績、推薦信以及作品集(發表的論文、參與過的科研項目等等)這四方麵。

其中GPA績點是基礎,低於3.5的話,除非你有過硬的作品集作為打底,否則基本都會被普林斯頓、哈佛、耶魯這類頂級大學刷下去。

普林斯頓工作組發送的到他郵箱的名單,GPA績點全都在3.8以上,4.0的績點也有好幾位。

而那些自己發送到他郵箱中的申請書,GPA平均下來就稍微低一點,但也基本都在3.6以上,4.0的也不是沒有。

換算一下的話,相當於高考總分750分的話,3.6的GPA就是675分,而3.8的GPA就是712.5分,4.0直接拉滿。

這樣算下來,基本都是妥妥的學霸。

徐川翻了翻郵箱中的申請單,然後拉了個表格,直接將GPA3.8分以下,且沒有出色作品集的申請者直接排除掉了。

上輩子他在普林斯頓做了這麼多年的教授,對於如何篩選學生早就有一套自己的方法,得心應手。

篩選這些申請者,就像是一家公司的HR招聘員工一樣。

本科線(GPA績點)就是分界線。

如果沒有達到本科線,申請基本都會被扔到垃圾箱裏麵去。

不可否認,或許有極少數的人沒有達到本科線卻擁有著出色的工作經曆,但這部分人終究隻是極少極少數。

在海灘上淘金的效率遠低於在金礦中淘金,且耗費的力氣遠高於收獲。

所以設置一個標準線,對於HR來說是最方便的。

在篩選學生這一塊也同理,如果績點不達標,直接淘汰是最好的選擇。

而經過篩選後,再看申請者的作品集,就能將大致想要進行麵試的學生挑選出來。

如果數量過多的話,再看看推薦信都有誰差不多就能決定了。

花費了一天的時間,徐川從郵箱中篩選出來了十二張申請書,準備明後兩天對這些簡曆做一個線上麵試。

反正現在的手機電腦做線上麵試也很方便。

第一天的麵試對象都來自華國,十二份簡曆,徐川留了六張給國內,從占比來看,妥妥的優待。

不過反正也沒人知道,暗箱操作什麼的,無所謂了。

第一個麵試的學生叫做穀炳,從簡曆上來看,是閔行理工大學的博士生,目前二十五歲,看樣子是直博的,不過GPA績點並不是很高,3.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