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重啟對撞實驗(1 / 3)

第171章 重啟對撞實驗

十月十日,當度過了國慶節的打工人重新開始上班的時候,遠在萬裏之外的徐川也迎來了LHC大型強粒子對撞機的重啟。

長達十天的檢修維護終於完成,進入了最後的準備階段。

無數的物理學家們聚集在,等待著這次實驗。

一方麵是所有人都在等著,等著最新的對撞數據是否能正確驗證徐川計算出來的‘希格斯與第三代重誇克的湯川耦合的最理想搜索衰變通道’。

如果能成功,那麼對於,或者說對於整個高能物理界來說都將是一次重大的變革。

數學完美的融入物理,掌控數學計算粒子對撞的信息,這簡直酷斃了。

對於高能物理界來說,如果這種方法能成功,那麼它就有推廣的價值。

花費一些腦力,來為對撞機節省數百萬甚至數千萬的對撞科研資金,任何實驗室都會去做的。

就像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一樣的,盡管這可能很難,但隻要有人先做到了,後來者總是容易很多的。

另一方麵,則是關於探索某種粒子或者對象現象的高能粒子對撞實驗,產生的數據並不一定全部都是關於目標粒子或者目標現象的。

在粒子束流的隨機碰撞中,總會產生一些奇異或者從未發現過的新東西。

盡管絕大部分的新的發現都是無用的,但這抵擋不了的物理學家們對新世界的好奇。

特別是現在標準模型的最後一塊木板已經補齊,物理學界們更渴望發現超脫標準模型之外的東西。

而對撞實驗產生的數據,是否有用,是否是超脫標準模型之外的東西,需要經過物理學家們經過討論才能確定。

甚至可以說,對於的研究人員與各國的物理學家來說,第二方麵東西更加吸引人。

如果一個新發現被確認存在較大的價值,它甚至可能改變既定的研究計劃,成為大型強粒子對撞機的下一個研究目標。

就像希格斯粒子一樣,它在二十一世紀,一直都是的主要研究目標之一。

不僅僅是補全標準模型,更有對質量起源、希格斯場、暗物質暗能量這些東西的探索與發現。

大型強粒子對撞機LHC進入了最後的準備階段,瑞法兩國駐紮在的部隊熟練無比的勸退了前來‘遊覽’的遊客或者環境保護組織。

然後將不知道從哪裏鑽進,甚至是潛入地下對撞機軌道的‘人才’揪出來。

沒辦法,誰讓此前的負責人是個‘小可愛’呢。

在07年的時候,LHC還沒升級的時候,歐洲原子能實驗室的負責人還不是現在的戴維·格羅斯教授,而是另外一個有點喜歡開玩笑的小可愛。

他曾在對外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得意洋洋的炫耀了LHC製造出來了一個微型黑洞。

盡管他後麵同樣解釋了這種微型黑洞出現後僅能存在對撞管道中不到0.000001秒,對地球沒有任何的危害,但依舊在當時搞了個大新聞出來。

當時在場的媒體記者不少,這本應該是炫耀的LHC設備性能強大的話語,最後被這些無良媒體扭曲成了各種版本的新聞。

什麼“製造黑洞,地球即將被吞噬,人類即將毀滅”“大型強子對撞機正在製造黑洞,這些黑洞可能會成長並吞噬地球。”一類的消息遍布當時的網絡與各種報刊。

這頓時就引起了歐洲‘沒怎麼讀過書’普通百姓的恐慌。

再加上一些閑得無聊的,收集了一些LHC啟動時全世界各地的發生的地震、洪水災難什麼的。

時間一對比的,西方百姓就愈發相信LHC會破壞地球,引起人類毀滅了。

然後就開始滿大街的遊行,抗議。

有些不怕死的甚至會想盡各種辦法潛入的地下,去破壞大型強粒子對撞機。

這種現象,別說是現在了,哪怕是再過十年,在都還有。

因此,瑞法兩國後麵就安排了部隊駐紮在這裏,每次實驗開啟前,就先進行一次清場。

免得有傻逼偷溜進了地下的對撞機裏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