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行,原始直徑在對比下也有著明顯的差距,差距量達到了近四十個太陽直徑。
第十四行,參宿四的表麵溫度也有著明顯差距,隻不過這個沒法參考。
因為其他十五組的表麵溫度也相差很大,最高時參宿四表麵溫度能達到三千四百度,最低時隻有兩千五百度。
這是因為參宿四頻繁的星體活動造成的,就像太陽上的太陽黑子與耀斑、日珥等活動一樣。
隻是太陽的活動相對比參宿四來說要弱很多,如果像參宿四一樣這麼劇烈,那地球要麼成烤麵包,要麼成冰凍世界,兩者輪回反複。
就像星城的天氣一樣,一周讓你經曆春夏秋冬,下周再來一次冬秋夏春。
除此之外,這份表格上還有一些其他的細微差距的,但都沒有這三個信息量察覺特征這麼明顯。
想了想,徐川在第九行和十一行原有的數值基礎上稍微修改了一下原始數值,讓其增大了一點亦或者縮小了一點,而後重新利用這份數據進行了計算。
很快,新一份的數據被計算了出來。
一組【908.767347901D⊙】
二組【131.319771313D⊙】
兩組完全不同的數值再度映入徐川的眼簾中。
“影響這麼大的嗎?”
盯著稿紙上計算出來的數值,徐川輕聲自語了一句,他人工擬造數值並未很大調整原始數值,甚至可以說僅僅增加了百分之五左右的幅度。
但是二組的答案卻在原有的基礎上飆升了兩倍多。
從原先的67.45D⊙直徑直接升到了171.31D⊙。
想了想,徐川從桌上摸出了電話,打給了正在滇南替他采集參宿四數據的博士生師兄。
簡單的介紹了一下自己這邊的情況後,電話那頭帶隊的劉軒師兄頓時就尖叫了起來。
“什麼?兩個直徑?”
“這不可能,一顆恒星怎麼可能出現兩個直徑,而起還相差那麼大,一組近九百個D⊙單位,一組還不到一百。”
“小師弟,你有沒有考慮過是你計算出問題了。”
對於劉軒的激烈反駁,徐川能理解,他一開始計算出來的時候也是這樣不敢相信,隻不過他更冷靜一些而已。
“我知道這不科學,但通過Xu-Weyl-Berry定理計算出來的數值的確就是這樣.”
“那可能是在計算過程中出問題了,一顆恒星,哪怕是參宿四這種晚年活動劇烈的恒星,會出現不同的直徑,也不可能偏差這麼大。”
電話那頭,徐川話還沒說話,劉軒的反駁就過來了。
徐川看了眼桌上的稿紙,道:“我對帶回來的十六組數據都進行了計算,其中十五組都隻有一個直徑,均在889D⊙單位左右,數字能精確到小數點後第八位。”
“這足以證明我的Xu-Weyl-Berry定理是沒有問題的,它能精準的計算出參宿四的直徑。”
“但是在這十六組數據中,有一組數據算出了兩個答案”
徐川沒有將話說完,說到這個地步,已經足夠了。
“伱的意思是有一組我們觀測到的參宿四數據有問題?”
電話那頭,劉軒也逐漸冷靜了下來,聽完徐川的分析後皺著眉頭問道。
他是不怎麼相信是觀測數據出問題了。
因為交給徐川的數據都是經過他親自過目核對的,如果有問題,核對的時候應該就發現了。
不過既然出現了問題,肯定是要解決的。
所以還是先看看到底是哪裏出問題了吧。
“嗯,初步判斷是這樣的。”
徐川應道,又不了一句:“除了數據可能有問題外,還有一種可能,那就是記錄這組觀測數據的時候,參宿四上可能發生了什麼未知的變化,因此影響到了數據。”
聞言,劉軒再度皺起眉頭,參宿四發生了未知的變化?
什麼變化能引起這麼大的直徑差距?
想了想,劉軒開口道:“這樣吧,你將那組數據發我郵箱,我今晚加急分析一下,我手裏有所有觀測數據時的原始數據,如果參宿四有變化的話,通過那些信息,應該可以分析點東西出來。”
徐川點了點頭,道:“那就麻煩劉師兄了,我這邊訂明天的票去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