頓了頓,劉軒接著道:“這其實挺好的了,至少咱們不需要出國。”
“如果是針對極光以及某些僅南半球可見的星球觀察,還得去南極,有時候還得極夜的時候去,不然就觀測不到。”
“那鬼地方我去年跟隨導師去過一次,在那裏呆了一個月,零下三四十度的溫度冷的老二都能給你凍痿,去過一次就不想再去第二次。”
“景色雖然挺美的,但呆久了也就那樣。”
徐川點了點頭,南極他沒去過,不過零下三四十度的溫度,聽聽就覺得冷。
他上輩子研究物理項目去過最冷的地方是冰島的永久凍土層,去了一次,溫度在零下二十度左右的時候去的,就凍的他懷疑人生了。
零下三四十度的溫度,還要進行科研活動,想想就可怕。
而且在南極出了事,那可真就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了,救援都來不及。
參觀了一下學校的天文觀測台,了解了一下有關天文實驗的設備後,徐川就回到了宿舍。
他要對Xu-Weyl-Berry定理繼續進行完善,而有關參宿四的數據采集,則交給天文係的幾位博士生師兄了。
有大師兄樊鵬越幫忙盯著,並不用擔心會出什麼問題。
至於時間,如果按照他的要求,完成對參宿四的數據收集需要十天到一個月左右。
有這麼大的誤差,主要是由滇南天文台天文觀測陣列什麼時候能申請下來,以及天文觀測活動的性質決定的。
前者就不說了,哪怕滇南的天文台天文觀測陣列是與南大有合作的,哪怕它目前沒有大型觀測項目,但要申請插隊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
而天文觀測活動需要的時間也不固定,因為要不斷使用不同的技術參數和不同的望遠鏡進行測量,最終得到一個相對的數值。
這期間,徐川能做的就隻有等待。
不過在完成Xu-Weyl-Berry定理的轉換和形變後,他跟著這幾名天文係的博士生師兄一起去了一趟滇南。
所謂的天文台天文觀測陣列,其實在一個鳥不拉屎的山溝溝裏麵,四周幾十公裏都荒無人煙,最大程度的杜絕了光汙染。
但與之對應的是工作人員的生活極其不便,幾乎沒有任何的娛樂活動,食堂大廚買個菜都要跑幾十公裏遠或者由專門的人送來。
在博士生師兄的指導下,徐川利用大型光學天文望遠鏡觀測了一下遙遠在六百十四光年之外的參宿四。
肉眼在夜空中看到的星星在大型天文望遠鏡的鏡麵裏其實也隻比雞蛋大一點,和想象中碩大的恒星差很多。
形狀就像是一個在某一方位施加了一點力的雞蛋黃,除了有一側突出了一點外,可以說平平無奇了。
倒是璀璨的銀河,徐川第一次見到了它的真正的遼闊與美麗。
在這沒有光汙染,空氣極好的荒原地帶,浩瀚的銀河宛如一條透明光亮又布滿色彩的綢緞,又像天空中的一隻眯起來的眼睛,很是奇特美麗。
而一輪明亮的半月懸掛著在黑夜中,散發著清冷的光,無數的星星像寶石一樣在閃亮著,鑲嵌在清澈的天空中。
徐川甚至用肉眼看到了月海,以及上麵的超大型環形山。
“漂亮吧。”
研究所的樓頂,一道聲音傳來,與此同時一個身影在徐川身邊坐了下來,是天文係的博士生師兄劉軒。
“嗯,不虛此行。”
徐川輕聲應了一下,目不轉睛的盯著頭上的銀河。
這一片銀河,和他記憶中的銀河有所不同。
在他記憶中,銀河是橫在天空中的。
而在這裏看到的卻是豎著的一條光帶。
就像是七夕節牛郎織女相距的橋梁一樣,它從遙遠的地平線上升起,一直向天空中延伸去,宛如一座天橋,連通了地麵與星海,美不勝收。
隻能說,這樣的美景,在城市中是看不到的。
劉軒笑了笑,道:“這也是我學天文的原因,因為它實在太美了。”
徐川不置可否,盯著頭頂的銀河忽然問了一句:“你說在這浩瀚的銀河中有沒有外星人的存在。”
劉軒愣了一下,顯然沒想到徐川會問這個問題,思索了一下後道:“不知道,除非我親眼看見。”
“不過從生命誕生的角度來說,存在外星高等智慧生命的概率應該不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