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次他要不要也這麼幹一次試試?
不過想了想,他還放棄了這個想法。
若是成功了,那毫無疑問將是一段佳話,將成為數學界甚至是學術界永為流傳的故事。
但是失敗了,那恐怕也將成為數學界的笑話。
還是年輕好啊,有勇氣。
這種勇氣和闖勁,也就隻有他這種二十來歲的小年輕能幹得出來。
這種事情如果給他,即便是有把握也不一定幹得出來。
畢竟到了他這個年齡,已經四十多歲了,需要考慮的東西很多。
他已經能夠想象,若是這次這個少年失敗了,到時候外界的那些新聞媒體記者都不知道會怎麼報道這件事。
來自華國的十七歲‘天才少年’或者‘天生蠢材’妄圖在數學交流會上證明世界級數學難題,最終夾著尾巴灰溜溜的逃回了他的國家?
對於國外的媒體來說,這絕對是一個打擊對麵那個紅色國家聲譽,否定對方在數學上的成就的好機會。
他們不會錯過的。
但對於數學界,或者學術界來說,勇氣、闖勁和創新這些東西是必備的,這也是數學界和學術界很多出名的成果都出現在年輕的時候的原因。
比如愛因斯坦,在26歲的那一年寫出了關於‘光電效應’、‘布朗運動’、‘狹義相對論’、‘質量和能量關係’四篇劃時代的物理學論文。
一年的時間,搞定了四篇劃時代的物理成果,簡直太不可思議。
所以對於舞台上的這個少年,陶哲軒心中帶上一絲期待。
Weyl-Berry猜想雖然並不出名,但它的難度並不低。
按照數學界的劃分來算,它的難度和從龐加萊猜想中衍生出來的莫德爾猜想、從哥德巴赫猜想中衍生出來的弱哥德巴赫猜想以及孿生素數猜想、希爾伯特二十三問中部分問題相當。
差不多排在T2級末尾,排在T3的頂尖。
這樣的一道數學猜想,如果在今天被舞台上的這個少年搞定了,那他在新生代中的成就,恐怕也就隻比那位構建了‘P·S進域-幾何理論’的舒爾茨教授稍遜一籌。
要知道舒爾茨教授可是被數學界譽為數學教皇G皇的接班人的,如今還不到29歲,卻已經斬獲了眾多數學獎項。
哪怕是數學界的最高榮耀,菲爾茲獎,他也隻不過是需要再等待兩年的時間而已。
波恩大學的數學教授曾評論說:“舒爾茨發現了一種至為簡潔與精確的方式來整合該領域之前的工作,這個優雅而強大的理論框架可以超越幾乎所有已知的結果,而他利用這套結果對“朗蘭茲綱領”的突破更是驚人的。”
唯一稍有遺憾,或者說稍有些“尷尬”的局麵是,那就是迄今為止舒爾茨還未真正解決過數學中的大問題或者證明一個大定理。
而他的前輩,德利涅或者法爾廷斯,在和他差不多的年紀時,已經分別證明了韋伊猜想和莫德爾猜想這樣的大難題。
如今,這樣的人才或許能再次誕生一個,那就是站在舞台上的這個少年。
前提是他能搞定Weyl-Berry猜想。
如果成功,那麼兩年後的菲爾茲獎是完全可以期待的一下的。
一個T2-T3級別的數學猜想,重要性毋庸置疑的。
但對應的,眼前的這名少年也稍有缺陷,那就是他目前的數學領域能力似乎並不是那麼的寬廣。
在前天和徐川分別後,陶哲軒了解一下眼前這名少年的成就。
IMO+IPHO金牌的成績雖然輝煌耀眼,但那隻不過是針對高中生的。
而在此之後,他能拿得出手的成績,也就從Weyl-Berry猜想中衍生出來的弱Weyl-Berry猜想了。
但這兩個猜想,屬於同一領域的問題。
當然,這並不是說他的能力不夠。
事實上,眼前這名少年的數學能力已經超越了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數學家。
如果他能在今天證明Weyl-Berry猜想的話,那這個比例將直接提升到百分之九十九點九九以上。
但不管怎麼說,他的年齡擺在那裏。
這既是他耀眼的輝煌,也是他最大的短板。
十八歲的年齡,代表著他並沒有太多的時間能去接觸,去學習不同領域的數學知識。
不過能在一個領域走下去,並且做出突破,這說明他的數學天賦是絕對頂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