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個明媚的早晨,天空裹著一層厚厚的白雲,秋風徐徐,空氣特別清新,昨天一直到深夜的監聽工作並沒有改變鄧子龍早起的習慣,他洗漱完畢後從酒店出來,懶洋洋的陽光照在他的臉上,他從心裏感覺好特別舒服,由於還未到上班的高峰期,大街上並沒有來來往往的行人和車輛,街道兩旁挺拔的大樹和芳香撲鼻的鮮花在時斷時續的絲絲秋風中漫舞輕飄。
鄧子龍感有些遺憾,因為他到倫敦已經有了幾天,天氣一直很好,一直沒機會看到以“霧都”而著稱的倫敦真實麵貌,更沒見過隻有在雨中才會出現的英國人的獨特風衣和拐杖。
他沒有選擇坐計程車,一是‘蕾絲’酒店地理位置他已經通過他在酒店買的倫敦城區地圖了解得非常清楚了,離他住的酒店並沒有多遠,坐地鐵也就是兩站路,二是他覺得在這樣的早晨走在街上是人的一種享受,他想利用在路上的這點時間冷靜的想想到英國來所發生的一切,包括他對李倩產生的感情,畢竟昨天發生的那一切和最近他的感情變化讓他有理由對未來將會發生什麼產生了一些遐想。。。。。。
隨著時間的推移街上的人越來越多,鄧子龍並沒有事先打電話給羅絲,他是想製造一個再次和羅絲偶遇的場景,因為羅絲身邊都是湯姆的人,如果鄧子龍主動去找她,有可能引起他們的懷疑,這樣反而不妥,前麵不遠出現了地鐵入口,他走進入口,下了階梯,通過自動售票機買好票,坐上了地鐵。
倫敦地鐵是世界上第一條地下鐵道,英國在1829年誕生了公共馬車,行駛路線固定,距離很短,每個乘客收費1先令,顯然既不是普通民眾可以輕易搭乘的。
然而,從1800年到1831年間,倫敦人口從不足100萬上升到175萬,城市中心布滿了房屋,街道越發狹小不堪,高峰時間出租馬車形成擁堵,交通成了倫敦的一大難題。
倫敦市組織了交通委員會征集方案,律師查爾斯皮爾森提出了修建“倫敦中央火車站”的設想,他認為隻要火車通到城市中心就可以從根本上解決交通擁堵的問題。
而一群承包商提出的要在倫敦修建一條地下道路的設想:他們認為人和車完全可以在地下通行。這兩個想法結合了起來形成了我們今天所熟悉的地鐵的概念,倫敦地鐵於1861年開始建設到1863年1月10日正式投入運營,至今它有著一百多年的曆史。
地鐵在車門關後快速啟動,像射出槍膛的子彈一樣飛馳而去,車廂外的物體迅速後退,鄧子龍的身體不由自主地往後傾,車廂裏顯得很擁擠,坐在鄧子龍身邊的是近七十的英國老人他手裏牽著一個七八歲的男孩,那老人衝著鄧子龍笑了笑,看到那老人望著那男孩慈愛的目光,鄧子龍想到了自己的爺爺,他不知道爺爺和弟弟現在怎麼樣,他到了英國就沒有和家裏再聯係,他實在有點想他們。
兩站路飛快的就到了,鄧子龍走下了地鐵,剛出地鐵出口,腰在的手機開始了震動,他立即轉過身給後麵的人讓路並同時掏出了手機,但就在鄧子龍從腰上摸出手機的那一刻,他發現了一件奇怪的事,他身後不遠處的一個年輕的白種人見他突然轉身,馬上不慌不忙彎腰去係鞋帶,這一舉動雖然並不是特別明顯,但讓鄧子龍吃了一驚。
那白種年輕人身著黑色西裝,金色的卷發,堪藍色的眼眸,藍得有些讓人令人難以置信,鄧子龍對這個年輕的白種人有一些印象,覺得在自己住的酒店見過他,大概是早上七點左右,他從房間出來坐電梯下到一樓,那年輕男子坐在一樓大廳看著英國的早報,而且前幾天他在服務台谘詢服務小姐的時候,這個年輕男子也好像曾經從他身邊走過。
鄧子龍受過專門的訓練,這一點他不會弄錯,他可以肯定自己已經被人跟蹤,但鄧子龍憑直覺看那年輕人並不像什麼危險人物,因為他沒有從那年輕人眼裏看到那種嗜血的殺機。
鄧子龍能夠得出這樣的判斷,是因為他在這方麵有足夠的經驗,正如同有的警察能憑直覺判斷出罪犯、有的罪犯也有能嗅出警察的本能一樣,這都是長期從事某種職業,一個量的積累,所以自然而然形成了超乎常人,讓人不可想象的第六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