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課餘生活(1 / 2)

二十一中下午兩點開課,一節課四十分鍾,業餘生活時間很是充足。楊晨曦在咕咕西餅屋跟朱茜寒暄了一小會兒,期間有高中部的體育生領著小女友來買冰激淩蛋卷兒。楊晨曦自己吃了一根奶油草莓雙色的,上了自行車衝朱茜揮手告別。然後直接去青少年宮。

大陸的素質教育進展一直緩慢,除了個別長跑運動員中考特招外,培養特長還局限在中產階級以上,書香門第之內。但作為市中心最大的青少年宮,還是挺火爆的。

所謂課外娛樂活動,或者是對孩子的培養方式,也要分階層來看。比如在農村,一方麵是家裏缺乏教育經費,另一方麵也是周圍沒有同樣的氛圍,所以孩子們放學後就是撒野爬樹和打架。

中國人愛組團喜聚群,幹什麼都傾向於跟風。你家孩子學什麼了,別家孩子有樣學樣。目的也是明確而功利的,總之不能被別人強過頭去。

自從一家人搬家到S市這邊之後,發現小區裏有孩子的,大多都上著業餘班。比方說周六上午去人民廣場學溜冰,下午在董記棋社學象棋圍棋,周日也有著類似的安排。

爸爸神經要粗大一些,但楊晨曦楊靜怡姐妹得到了整套整套的中小學生作文大全,《一萬個為什麼》《格林童話》……媽媽的嗅覺更為靈敏,她發現市裏的小孩上學是要父母接送的,周末是要上補習班競賽班特長班的。於是乎,姐妹兩人斷斷續續的也學會了享受些具有高級趣味的休閑娛樂活動。

楊晨曦仍然是偏文一點,除了遊泳溜冰好些,棋牌類超爛,老本行街舞自己練著,架子鼓進展神速,其他也沒什麼值得一提的。

楊靜怡所得要實用一些,比方說經常性參加一些奧數比賽之類,這些紅色的獲獎本本將來都可以寫進個人檔案裏,有助於提升個人形象,增加就業機會。小姑娘除了彈了一手不錯的電子琴之外,著實沒什麼藝術細胞。倒是偏理科的棋牌類,運動類發展的勢頭不錯。比方說,國內慢慢流行起來的網球運動,楊靜怡能跟秦淼來上兩場,楊晨曦就隻能看著。

到青少年宮用了一刻鍾,過三個紅綠燈,拐兩個彎。說是青少年宮,多是十幾歲上下的學生,分大班小班。

在接待處出示了身份卡,類似於補習班的聽課證,直接到三層音樂部找趙健。楊晨曦深信“一人得道雞犬升天”這句俗語,就是說以一個人的飛升為中心,以她的活動範圍為半徑,畫出的圓圈裏的多少與他相關的人們,大多會在他的反射弧之內受圓心影響。

幾年前楊家在省會安定下來,楊晨曦慫恿著師傅趙健出來見見世麵。如今趙健二十有四,在S市有一群電音發燒友,組建了一個小型樂隊,還交了一個玩電子樂器的交警小女友。

當然,跟許許多多前輩一樣,趙師傅最初也隻能在午夜酒吧駐唱。楊晨曦其實是有心讓師傅拚搏一下,趁著年少輕狂玩一把搖滾。無奈趙健就像個鄰家大男孩,跟十七八歲的時候一模一樣,有點憨有點單純,就是沒什麼雄心壯誌。

到現在為止,趙師傅跟當初一起從水西崗戲班子出來的兩個兄弟黃蒙、趙小明,共同擁有兩個中型酒吧:月亮灣、紅螞蟻。還有一家中小型的琴行,去的基本都是電音樂器發燒友。比起在異鄉打工租房的人們,趙師傅也算混得不錯了。

玩樂器組樂隊是一項十分燒錢奢侈的愛好,楊晨曦早就勸說師傅上個夜校考個大學文憑,好歹他也是高中畢業。趙健雖不想在學校混日子了但為了錢隻好考了些級。

也虧現在藝術班教室競爭不激烈,好歹在少年宮謀了個位子。不過趙健性格好,人又開朗大方,喜歡交朋友收徒弟,在學生中聲望很大,連帶著家長們掏錢掏的也心甘情願。

楊晨曦學的是舞蹈,找趙健自然是隨便耍耍,鼓搗鼓搗架子鼓罷了。兩年前爸爸就給她們姐妹購置了電子琴與架子鼓,國產的最高檔的那種。但為了小區寧靜,她很少碰。

趙健帶了兩組學生,分別教架子鼓和吉他。這年月風行古典鋼琴,說是有貴族氣息,也沒人學電子琴,那是小孩子玩的東西了。隻有真正懂音樂呃才知道,很多電音music,鋼琴配電吉他架子鼓,根本沒感覺。電子琴的美妙之處,少有人知也。

這節是吉他課,班上就十三個學生,最大的都成年了,無帥哥,倒是有兩三個小蘿莉。

“晨曦,你來啦,快快,幫我指導指導小華,她指法也太奇葩了。”趙健見楊晨曦來了,把她推到了一個初中生樣子的女生麵前。

高挑,膚色一般,不怎麼白,倒是眉眼間透著一股子英氣,鼻梁高而挺拔,明明是個豆蔻年華的小姑娘,給人的感覺卻很颯爽。楊晨曦點點頭,很有好感。

“我知道你,你主持過H電視台的少兒節目。”這個叫小華的女生歪著腦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