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彩虹夢》的第一期節目中,楊晨曦張波他們就聯手表演了一段改良版的少林寺武術拳腳,很簡單很酷。配合著《三字經》念出來,效果非常好。
秦德嚴看了排練嘖嘖稱奇,楊晨曦心說這可是她當小學老師的時候學的,那時候學校流行做各種各樣的體操健美操活動,其中就有這套《三字經》版的,嘿嘿哈哈拿起來十分上手。
《彩虹夢》還有幾個板塊兒,自然也包括播放動畫片,不過比起從前單調的節目,更加能引起觀眾的興趣。
這個時候網絡還沒開始發達,自然楊晨曦也談不上大眾名人,但邁出了人生中極其重要的一步,卻是難能可貴的。
隨著節目的開播,楊晨曦家裏也有兩件半大不小的事情等待處理。
因為電視台小區的房子仍然是租住,楊爸爸和媽媽心裏特別別扭,不踏實。兩人都是農民出身,對於土地和房子的有著很深的感情,合計著在省會買一套舊房子。說起來也有個落腳的地方,最起碼可以當做風雨中的後盾。
九十年代初房地產還沒那麼熱那麼讓人想跳樓,城裏職工一般都是住工廠家屬小區,新的小區大樓正風風火火地建設著,舊一點的居民樓非常好買到。
楊爸爸找到了三戶人家,都是小區裏的舊房子,房主有了新家急著搬家,想馬上脫手。因為楊晨曦和楊靜怡兩個要培訓,所以看房子的事情楊爸爸和媽媽就自己去了。中間怎麼談的楊晨曦是不知道啦,等房子買好辦完手續又簡單裝修完之後,已經過了兩個月了。
新家是市建廠的老居民區3幢四樓,楊晨曦見了之後暗暗歎妙。市建啊,這邊以後就是省會的新興市中心了,一幢幢摩天大樓拔地而起,更有美國沃爾瑪連鎖超市紮根於此。楊晨曦眼冒金星,想起省會“三年大變樣”的口號,仿佛已經看到一遝遝拆遷鈔票了。
不過畢竟不是新房子,楊晨曦隻是大概看了看就又投身到電視台去了。前世什麼樣的房子沒見過?沒新鮮感了。倒是楊靜怡對能住樓房四樓還是有些好奇的,並且很高興家裏購買了一台彩電。
搞定房子,媽媽又提出給孩子遷戶口的事情來。如果不是重生人士,楊晨曦當然很樂意變成市民。可惜,她知道的太多了,哈哈哈哈。不遷,堅決不遷。
“爸爸,您趕緊跟媽媽說說,我不想變成S市人。”楊晨曦隻好又使出撒嬌這一老套法子,但對付爸爸顯然很受用。
“去,小孩子懂什麼?以前想當市民都當不了,現在好不容易認識人了,反正媽媽是不會讓你們小孩也當一輩子農民的。”媽媽立刻反對,臉色不快。
“別呀,媽媽!我和雙雙不是該當主播了嗎?秦叔叔說我們可能還會有機會去北京深造,說不定能留在那裏上學呢,我喜歡北京,北京是首都!”汗,楊晨曦被自己一會兒大人一會兒小孩兒的心態給雷焦了,總感覺自己精神分裂了。
她自己卻不知道,媽媽巴不得自己的孩子都是天才兒童呢,認為孩子這麼聰明根本就是自己這個當媽的遺傳給孩子了。這算不算是自戀呢?
“嗯……你秦叔叔這麼說的?北京啊……”媽媽走神了,楊晨曦心說無論什麼年代人們對北京都有著極度的狂熱,否則怎麼會有“北漂族”呢?
戶口是不能遷的,楊晨曦雖然並不特別瘋狂地想去首都或者上海那樣的國際都市生根發芽,但如果有機會肯定會考慮舉家搬遷過去的。但是楊村幾年後馬上就會麵臨賣地拆遷事宜,賠償金一個人能達到十幾萬塊錢,楊晨曦還想著錢呢。再說H省省會S市也值不當的讓楊晨曦遷戶口。
這一點楊爸爸雖然想不到那麼深,但也不讚成盲目遷戶口。他對媽媽說:“現在考慮遷戶口太魯莽了,外遷容易回遷難啊!若是孩子們以後有了更廣闊的發展天空,到時候再遷也不遲。”
媽媽想了想才罷休,歎了口氣:“他爸,那就先聽你的吧。其實我也是為孩子們好,要不是農村有幾畝地,誰願意當農民啊?像市民那樣,吃著鐵飯碗,穿的也洋氣,多好?省的跟咱們一樣麵朝黃土背朝天的,忙乎半天還不是為了離開這一畝三分地?”
楊爸爸笑笑道:“那也得分情況啊,你是沒出過遠門,不知道中國大城市什麼樣。前幾年我不是去過北京嗎?那才是大城市呢,什麼叫洋氣?那才是洋氣。等孩子們有出息了,都去北京買房子,咱們也整個長辮子清朝王府四合院什麼的住。戶口遷到省會有啥用?要遷就一次性遷到首都去。”
楊晨曦咋舌,看來在大事上爸爸要比媽媽有魄力多了。不過,總算遷戶口的事算是告一段落了。前世看著別人都成了北京人天津人很是羨慕,這回如果自己想,也不是難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