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好榆林村的事,沈清一時也沒讓孤燈去找這邊的裏正,而是又讓他帶她去了縣城南門外的一處宅子。
這處宅子離縣裏更近,出了城門一裏多路便到了。
也是一套青磚瓦房,但房子不太好,挺老舊了,也就七間小屋子,當初她買這套房,主要是看中地契了,這房子前後院夠大,且院子後頭帶著三四畝菜地,再則它離縣城近,走路十分鍾左右便能到城門口。
“孤燈大哥,這套宅子我要拆了重建,後院這片菜地也都是我的,一共有五畝多,我要建成三進大院,前兩個院的房屋要開大窗門,跟縣裏鋪子一樣要有可以拆卸的門,後院的房屋蓋兩層樓,還要建幾個染池,留些空地晾曬紗線布匹,我打算弄個染織坊來。”
沈清還打算弄個染織坊,也給縣裏和這周邊村裏一些婦人一個營生。
做織坊的房屋得明亮一些,不然對眼睛不好的。
她估算著這麼大片地可以蓋六十七間房屋,留三個院子,後院如果加蓋二層樓就還能多一二十間,屆時至少能容納一二百人做工。
至於生產出來的布匹往哪裏銷,她到時候再想辦法就是。
“……”孤燈默了下,才道:“哎。”
“那些糧若是不夠用,你再跟我說。”
“哎。”
帶他看完了這套宅子,沈清便回縣裏了。
她目前也就想到這兩個生意,且酒坊今年還幹不起來,因為現今當地還沒有糧食產出,即使夏天下雨,收獲糧食也要到冬季了,釀酒還是要糧食的。
不過酒生意她也不急,釀酒一年半載出酒都算快的,好酒都是要慢慢醞釀的。
她也不打算再從背包裏弄糧食出來了,一來她背包裏除了玉米,其他糧食拿出來不方便,二來這年頭的糧食其實多要比後世的糧食香些,畢竟是不用化肥的有機作物,用來釀酒當然口感要好些。
到縣裏後,沈清讓孤燈把她放在華盛綢緞莊門口,把四十多匹布料給搬到鋪子裏,便讓他辦事去了。
華盛綢緞莊離她家宅子隻隔了一條街,晚上她和小桃一起走回去就是了。
鋪子裏還是冷冷清清的。
這鋪子自從開業後,除了昨兒馬家來拿過五十匹布,也就賣出幾十尺布。
不過就昨兒馬家買的料子,便讓她的鋪子賺了500兩紋銀。
因為馬文會拿的都是緞料,絲綢種類很多,有綾、羅、紗、絹、綢、緞等等,其中較為輕薄的綾、羅、紗、絹、綢等都比較便宜,售價多在一至幾兩銀子一匹,有些甚至不足一兩。
而緞料通常都是重磅絲綢,不僅厚實,織法也較繁複,所以售價較高。
當然她鋪子裏的緞麵,通常都是些帶著雲紋、暗花等較為簡單絲織工藝的,售價在六至十兩銀子之間。
另還有更加繁複的織錦工藝,織錦不僅厚,還需要織出繁複圖案,花紋通常五色絢爛,每匹錦緞都要耗費織工大量的心血。
一匹錦緞價低者也要一二十兩銀子,高者能達到數百上千兩。
此外還有更加高大尚的織金、緙絲工藝不提。
沈清的鋪子裏隻有六七十匹不太好的錦緞做鎮店之寶,馬文會昨日也從她鋪子裏拿了幾匹錦緞,所以才花了500兩紋銀。
不過蕭恒走時給她留了兩箱上好的錦緞、織金麵料,還有兩箱狐皮貂皮,因為他馬車送給她兩輛,裝不下了,便送給她了。
鋪子裏就隻有邱掌櫃在守店,她和孤燈把綢緞搬進來後,疑惑問:“小東家,這不是昨兒馬家買的料子嗎?”
“嗯,他送給我了,邱嬸,你再清點下入庫。”
“……哎。”
“對了,小桃姐呢?”
“小桃跟巧秀、巧月在後院呢。”Μ.qQΧ⑨.℃ǒM
“那我去後院看看。”
“哎,好。”
沈清跑到後院,便看到邱掌櫃的三個女孩正坐在屋簷下繡東西,三人有說有笑的。
邱掌櫃的兩個女兒,十三歲大的那個叫宋巧秀,十歲那個叫宋巧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