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朔元年(661年),一向與唐友好的回乾封元年(666年),高麗莫離支泉蓋蘇文死,其子泉男生繼位,但為其弟泉男健驅逐,特遣使者向唐求救。唐高宗派龐同善、高偘前去慰納,為泉男健所拒,於是,唐高宗命薛仁貴率軍援送龐同善、高偘。行至新城,龐同善為高麗軍襲擊,薛仁貴得知後,率軍及時趕到,擊斬敵首數百級,解救了龐同善。龐同善、高偘進至金山,又為高麗軍襲擊,薛仁貴聞訊後,率軍將高麗軍截為兩斷奮擊,斬首5000餘級,並乘勝攻占高麗南蘇、木底、蒼岩3城,與泉男生相遇。對此,唐高宗特下詔慰勉薛仁貴。接著,薛仁貴又率2幹人,進攻高麗重鎮扶餘城,這時,部將都以兵少,勸他不要輕進。薛仁貴說:兵“在善用,不在眾”,於是率軍出征,這次戰役,他身先土卒,共殺敵萬餘人,攻拔扶餘城,一時聲威大振,扶餘川40餘城,紛紛望風降附。這時,唐又派李勣為大總管由他道乘機進攻高麗。薛仁貴也沿海繼進,與李績合兵於平壤城,高麗降伏。之後,唐高宗命薛仁貴與劉仁軌率兵2萬留守平壤,並授薛仁貴為右威衛大將軍,封平陽郡公,兼安東都護。薛仁貴受命後,移治平壤新減。他任安東都護期間,撫愛孤幼,存養老人,懲治盜賊,擢拔賢良,褒揚節義之士,高麗士民安居樂業。
薛仁貴任安東都護時,吐蕃漸趨強盛,擊滅了羌族建立的吐穀渾,又侵略唐西域地區。為此,唐高宗調任薛仁貴為邏婆道行軍大總官,並以阿史那道真、郭待封為副將,率軍10餘萬人,征討吐蕃。
薛仁貴奉命西行,軍至大非川(今青海共和縣西南切吉平原;一說今青海湖西布哈河),將趨烏海(今青海光海縣西南苫誨),薛仁貴對阿史那道真和郭待封說:“烏海地險而瘴,吾入死地,可謂危道,然速則有功,遲則敗。今大非峙寬平,可置二柵,悉內輜重,留萬人守之,吾陪道掩賊不整,滅之矣。”郭待封自願留守,薛仁貴又囑咐他千萬不可輕舉妄動。
。您提供大神小左之名的狂戰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