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鶴年出生於一個並不富裕,甚至稱得上貧困的家庭。他的名字是下鄉知青給起的,讀完初中後沒錢繼續高中,隻能在家務農,後來跟村裏的幾個哥哥一起去大城市打工。
八十年代末的夏國大城市變化很大,阮鶴年在工地打過零工,在餐館做過後廚,也在路邊擺過小攤。
他很早就明白一個道理:出門在外身份是自己給的。
於是乎,心思活絡的他攢到工資後就去了羊城,邊打工邊學當地方言,然後北上去京市,靠著羊城大廠領導親戚的身份混跡京市一些三教九流的地方。
他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和一群在京市擺攤的人稱兄道弟,拉來了自己的第一筆生意。
說起來很簡單,他憑借大廠領導親戚的身份給了那些擺攤賣服裝的人一筆優惠,然後拿著定金回到羊城,又以京市服裝店老板的身份,壓低價格拿貨。
以利益和鐵路員工維持良好關係,從今往後拿貨隻需打電話,這頭發貨上火車,幾天後去火車站取貨,一來一回,他就賺到了中間的差價。
謊言總有被戳穿的一天,這樣做生意的路子即使能走長久,但來錢太慢。於是阮鶴年用這個方法賺了兩個月,隨後告訴那些攤販自己親戚辭職下海了,不過路子依舊給他們留著,隻是以後要聯係什麼的都得靠自己。
拿著五千不到的本錢,他從京市去了滬市,租了一間門麵,花大價錢裝修,準備做家店生意。
五千不到的本錢根本不經花,一年的房租加上裝修錢,已經所剩無幾,更別說還招了四個年輕的售貨員,剩下的錢根本不能夠進貨。
阮鶴年當然知道,不過他一點也不擔心。
繞大半個城市從另一頭做家電生意的店家那,買了好多空紙箱和裝樣子的樣品,精心布置一下,沒有任何存貨的家電商店就這麼開業了。
憑借一套話術和打折,阮鶴年在八十年代末就開始了預售模式,這頭拿定金那頭訂家電,空手套白狼直接盤活了自己的店,一年後還開起了分店。
改革開放後夏國人民的生活越來越好,隨著手裏餘錢變多,對電器電子產品的需求也就上去了。家電生意那是非常有賺頭的,更別說後來還加進了電腦、bb機和小靈通。
阮鶴年一家一家門店的開,從八十年代末賺到九十年代末,存款百萬,中間還騰出手進修學習,拉了一個班子建立了自己的公司。
在這期間,他也開始資助很多很多上不起學的孩子。除了幫他們,何嚐不是通過他們,幫助那時候渴望繼續學業的自己呢?
九十年代末,阮鶴年瞄上了國外的一款網絡遊戲,可想要做遊戲代理,以他當時的實力根本辦不到。
於是,他靈機一動,又準備走回老路子。
簽完代理合同,拿著合同飛往米國,跟米國急需擴張業務的服務器公司交談後,憑借遊戲代理合同,拿到了免費試用三個月的租賃合同。然後,他又帶著這個合同回國去找電信,很快,又從電信那拿到了免費試用三個月寬帶的機會。
這下,他手裏的東西全都齊活,公司、遊戲、服務器、寬帶,一樣不差!
憑借這些,底氣十足的去到當時夏國最大的單機遊戲分銷商公司,取得三分之一的分銷商分成。除了遊戲代理費用,阮鶴年一分錢沒花就擁有了一切,完成身價百倍增長,給公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如果不是將大筆資金砸進全息遊戲的研究中,阮鶴年在車禍發生前幾年就能成為夏國首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