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2 / 2)

情知另一人一得自由,必挺劍去刺祁烈,餘下這人便隻願多纏住辰隱一刻。一麵暗運內力綿延不斷,將雙劍牢牢吸住,要使辰隱脫身不得,一麵緩緩發聲道:“閣下可是‘北鬥七曜’之一?那可久仰得很了。”

原來早在祁烈尚未繼位、尚未統一南北之時,便有手下武士中青年傑出者七人,稱為“北鬥七曜”,分別是天樞、天璿、天璣、天權、天衡、辰隱、瑤光,按年齡大小為序,各身懷絕技。七曜不隸屬朝廷,隻聽從祁烈一人密令,行事甚為隱秘。後來祁烈即位,又陸續辦下大案,七曜之名方動於天下。那人見辰隱功力如此,便猜是七曜之一,心想若是其他六人也在此地,那便絕計應對不了。他可不知這七人中隻有辰隱跟隨祁烈身邊,其餘六人各有公幹,均不在此地。

辰隱也不答話,握劍的右手上勁力突然回撤,那人隻覺雙劍上的兩股力道奔湧而去,都撲向對方,不由吃了一驚。他知對方這一收功,兩股內力反撲而去,那可不是自尋死路麼?莫非他為了脫身去救皇帝,竟連自身也不顧了?

驚疑隻一瞬間,卻覺胸口猛然劇痛,竟是辰隱左手一掌擊在他胸前。那一掌擊中,掌力如飛瀑直下,翻湧不絕,竟將他的五髒六腑,盡數擊碎,口中血湧不止。錚的一聲,雙劍終於彈開。

原來辰隱右手卸力的一瞬間,卻將劍上的兩股勁力運用自身引向左手,利用對方一刻間驚疑不備,借力打力打到對方身上,是以這一掌之力,任何人承受不住。但他這樣做兵行險招,實冒了極大風險,自身也受傷不輕。此中時機力道若有分毫差池,又或對方早有防備,那麼被劍上雙重勁力打中,此刻五髒盡碎血湧不止的,便是他自己。

他脫得身來去救祁烈,卻早是變故又起。方才那另一名刺客一得自由,便挺劍去刺祁烈。祁烈一手攬著玉笙,側身微避,另一隻手隨即向前,五指微曲狀若龍頭,翻轉拿捏扣住對方手腕。正是他曾教過玉笙的一招“隻手遮天”。

這套皇家擒拿手原是北齊先祖所創,因皇帝甚少攜帶兵刃,故創下這套徒手搏鬥的擒拿手,一共七十二式,開闔之間無不是皇家氣度。後經數代完善發展,一向隻傳皇室子弟,也有功臣名將,偶得傳授一招半式,便視為莫大殊榮。祁烈那日教給玉笙的,便是稍加改良後利用短劍防身的這一招。

這皇家擒拿手不僅僅是身份的象征,本身也極其精妙,講究的是快、準、狠。祁烈自幼研習,早已純熟,這一抓下去當令敵人手腕立斷。但他先中迷煙,方才已耗盡氣力,這一抓之下令對方長劍脫手,自己卻是力盡,再抓握不住。那刺客又極堅韌,竟不顧臂上被他五指抓出五道血痕,棄劍成掌攻勢不斷,直向他胸口拍來。

這一掌祁烈卻是再無可避。

心中許多念頭,來不及細想,忽然身旁白光一閃,竟是玉笙右手迎去,接下了這一掌。

祁烈大吃一驚,想叫“不可”,已是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