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數據庫管理小組與往常不同,房間裏沒有了暗自較勁的氛圍,反而彌漫著一種壓抑的靜謐。
就連池遠也沉寂了下來,進度感人。
在他所接觸到的,無論是九年義務教育,還是高中和大學的高等教育,甚至是各類競賽,都還屬於學科學習,學習總是圍繞著成體係的教材展開。
這些教材內容紮實、相關且界限明確,即便是深入到某一專業領域,內容也隻是觸及表麵,卻意味深長,充滿吸引力,令人感到舒適。
但當就某個領域深入時,就變得茫然起來了——你會發現,它就像是一張無限展開望不到邊的大網,在他麵前,數不清的方向分支向他延展開來,每個分支卻看不到盡頭。
他原本隻是想通過計算機技術優化分析流程而已,考慮到效率和精度,就自然而然地就想到了越來越火的人工智能算法。
不知道怎麼地,就誤入了機械學習領域。
隨著接觸的算法越來越多,選擇的難度也越來越大。
這讓池遠開始懷疑,自己和英子的選擇,是否真的能像預期那樣具備優勢。
要證明這點,必須有數據支撐。
然而,獲取這些數據必須通過詳盡的測試。
可測試,需要的是大量的時間。
同時,測試的前提也要求對其他算法有足夠了解,這又是漫長的學習過程。
問題是,他們隻有兩個人。
【吾身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以有涯隨無涯,殆已!】
莊子說這句話,大概也是遇到了跟他一樣的境況吧?
以“有涯”追“無涯”,即使池遠再熱愛學習,在得不到正反饋的情況下,現在也的確有那麼一點殆。
而荀子也同樣說過:
【知止而後能定。】
要知道何時停止,這樣才能保持心態的穩定。
大腦的疲憊感也仿佛在如此警告他。
這個時候,池遠就懷念起了李浩源。
好兄弟的計算機技術比起他過有之而無不及,他僅僅是多在有幾分想法,論技術,光看頭發就知道他比不過。
但數據的保密性,這也意味著池遠難以尋求他人的指導和幫助,至少,航天體係外的人不行。
體係內大家各有各的分工,他一個小小的實習生哪來那麼大的麵子?
即使有牛迪搭線,十一所聽到兩個實習生拿出東西想要合作,依然是持著懷疑態度。
牛組長的麵子不好用了,池遠也隻能抱著試一試心態找了他老爸。
但終究也隻是試一試,畢竟他心裏沒底。
的確,他和英子兩人已經將雛形實現,即V1。
但麵對那些被驗證無數次的傳統方法,他們的新算法能否被人認可仍是一個未知數。
這也是池遠遭到拒絕的根本原因——在科學的正規領域裏,未經嚴格測試和同行評審的理論很難獲得認可。
沒有數據,便難以說服人。
沒人加入,僅憑兩人……
池遠瞥了一眼英子的工位,那裏幾乎被各種專業書籍覆蓋,書堆高到幾乎遮住了她的臉。
她偶爾會停下來,輕柔地揉搓疲憊的眼睛。她那原本明亮而富有神采的雙眼,現在也流露出疲倦的痕跡。
昨晚,事實上幾乎每個晚上,她都會陪著他學習到深夜,第二天卻仍早早地來到工位,提前完成日常工作,然後繼續埋頭書本。
池遠收回目光,心中湧上一絲不忍。
或許,是他太急了。
“在其位,謀其事”。
他們現在是實習生,就該按照實習工作的需求,循序漸進地掌握必要、有限的知識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