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學實驗:一個鋁球單擺運動,光是測量總時間就超過了考試時間。”
“我按著標準答案算了一下,光是機器時間就需要94分鍾,這還沒有算上填寫報告、計算數據的時間。”
“規定的90分鍾內,實驗根本無法正常完成。往屆出現過這種情況嗎?”
“而光學實驗的設置也同樣不合理。對於測量精度極高,波長要求有4位有效數的情況下,所有長度測量都應當是10㎝以上,但答案所給的A3紙難以達到高精準繪圖目的。”
“同時,時間安排極其緊張,想要保證高精度幾乎是難以達到的事情。”
“比如,600線的高精度光柵對所有可見光都會出現明顯的±2級條紋,在如此精度差的實驗中,應當都進行測量,減小誤差。”
“這一次實驗試題中多處都存在矛盾。正常情況下,根本無法完成測量,無法完成實驗。”
“我負責實驗試題部分,不清楚理論部分的問題。”
“但就在我看來,這份試卷,好像不是為全國學生出的……”
“更是是為了XX的學生,量身打造的!”
“東道主優勢我能理解,但這已經超過了我們認知的【東道主優勢】了吧?”
眾所周知,XX的學生做實驗那是一個比一個快。即使是不可能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的實驗,其中也有牛人可以正常完成。
這就是兩個實驗試題帶給陸明的感覺。
一種不加掩飾的感覺——這不是優勢,而是明擺著是偏袒。
為了自己的學生,東道主特地出了一套題,隻有運用【特殊技巧】,才能在不測量完整所有數據的情況下,完成答題。
所以,相比於其他省份學生的試卷,XX省的試卷不僅寫得很完整,而且普遍分數很高。
是否可以這麼說——這根本不是在考實驗,而是在考驗【編造數據】的能力?
訓練【學術造假】?
“……”
聽完陸明這一番解釋,左畢陷入了短暫的沉默。
他相信,陸明沒必要編纂一些子虛烏有的東西給他聽,所以……陸明說的是真的。
那這麼一來,這次的東道主的確過分了一點。
左畢其實並不是很驚訝。
怎麼說呢……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以前這些小動作也不是沒有,但隻是在省賽內操作操作,省內各自消耗。
但現在已經上升到決賽了嗎?
這可不是一個好消息,也難怪陸明再次‘看不慣’。
甚至還忍住了,沒直接在會議室中提出質疑。但肯定不能一直忍,得敲打一下……
左畢深深地看了陸明一眼,歎了一口氣,語重心長地說:
“所以,考前我才會教他們‘如何合理地組織數據’。”
“……你早就預想到了?”
陸明愣了愣,咬碎了煙糖。
對此,左畢隻是拿起裹著煙蒂的紙巾,揉成了團,轉頭看向自己‘愚蠢的師弟’,無奈地拍了拍他的肩膀:
“小陸啊,你忘了我為什麼能在十一中競爭競賽組組長時贏過你嗎?”
“我在原學校教出來的競賽成績遠遠高於你(比進步),但這並不是因為我的教學能力比你強。”
“相反,你的教學能力比我強多了。但你為什麼還是輸了?”
“不僅僅是因為我之前是XX省任教,教育資源重視競賽。”
“更是因為,我能適應規則、合理利用資源。”
“當然,你可以不去適應規則,但我希望你別隻身去打破規則。因為那對你而言並沒有好處。”
“你明明很清楚這點。上一次你這樣做,導致你在學術界根本混不下去。”
“這個圈子也是一樣。官大一級壓死人,‘自下而上’沒有形成一定規模,難以形成力量。”
古代起義成功,那也得形成一定規模才能夠威脅朝廷。
但這個例子太遠了,左畢舉了一個更近的例子,近到嚇人那種:
“去年,決賽就有東道主泄題的傳聞,甚至還爆出多人證人作證,但最終也是上麵來了一則澄清通告,不了了之。”
“我們隻是小小的領隊而已。能做的隻是質疑一下標準答案的準確性,而且還得組委會願意‘聽明白’。”喵喵尒説
‘聽明白’,這是一種很主觀的事情。
畢竟,若他說他就是聽不懂你在講什麼,你能證明他其實是聽明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