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6章 該死的鋁球(1 / 3)

……

次日6:55分,AB組點名發車。

池遠和英子都被分到了A組。他們與B組一起,作為最早的一批進行實驗考試,核驗了身份,進入等待室。

八點左右,排隊進入實驗室。

踏入其中,抬頭,便可望見:

【XX師範大學】

【物理與電子科學演示與探索實驗室】

作為大學的實驗室,自然氣派又明亮,就是有點陰森森的冷。

到了八點半的時候,實驗準時開始。

池遠和英子僅僅對視了一眼,確認了對方眼神中的鬥誌便果斷移開了視線。

這是賽場,沒有合作,沒有兒女私情!

最終靠實力說話!

很快,試卷發下。

拿到實驗題,依然是兩道。

力學:單擺法測量重力加速度和待測金屬球材料的電導率。

光學:研究玻璃材料折射率與入射光波長間的色散關係。

每道實驗都是90分鍾。

看到第二個實驗,池遠不禁眯了眯眼睛。

是巧合嗎?

他們的領隊特地提醒過他們,要去背玻璃材料的折射率、光的波長……

甩開雜念,池遠迅速進入狀態。

第一道題沒啥技術含量,就是一道很基礎的題。

就是讓球做單擺運動。

等裝好了單擺裝置後,池遠看向了測角儀。

量程為-5.5°~+5.5°……

‘等等?分度值0.1°?’

池遠再次看向實驗試卷確認。

‘沒錯啊,實驗要求角度測量數據要精確到小數點後兩位。’

一般而言,都是根據器材的精度,來規範設計最後的答案。

如果需要填入表中的數據要求精確到小數點後兩位,則讀數的時候要到小數點後三位,最後一位估讀,因此器材的精確度應該為0.01°才對,這樣才能減小結果的誤差。

可問題在於,試卷上測角儀的分度值寫的0.1°,也就是說,精確度是0.1°

‘這實驗考試準備的測角儀倒有意思。’

不過問題不大。

答案的誤差允許範圍,也就是按不確定度進行評分的對應標準,還是得看教師和大多數學生做實驗的結果而決定。

無非就是這次的實驗誤差本來就大一些,但分數換算不會變化太多。

準備完畢。

‘然後,將鋁球以小角度(小於5°)釋放,讓它做簡諧運動。’

池遠一邊做,另一隻手已經按在多通道計時器上準備記錄。

放!

按下計時。

眼睛緊盯著鋁球,直到鋁球擺動了30個周期。

低頭看向計時——59.07s。

測出第一個實驗中的【重力加速度】,共需要進行6次重複實驗。

這種實驗雖然流程簡單,但依然不容小覷。越是重複性強的實驗,時間越是緊張。更別忘了還有一個光學實驗,容錯率極低。

有時候,同一個步驟,用完全相同的手法,也會因為一些奇怪的偶然造成誤差。

比如,數著數著忘記了自己數到了第幾個周期。

池遠能做的也隻是聚精會神,手法盡量做到極致,其他的都得交給上帝了。

第一個實驗中的【電導率】則需要觀察鋁球從0、10、20、30、40……、110周期後,所用的時間和擺幅(角度)。

數據至少需要3組重複實驗……每組至少11個數據點。

這就是池遠在保證精確度的同時,耗時最少的實驗設計了。

做到這,池遠都有點想罵娘了。

——經曆了這麼多競賽,這是他做過最沒有技術含量的實驗,是想把學生當實驗機器人嗎?

心裏雖然在不斷吐槽,池遠也知道不能耽誤時間,立刻調整一起繼續實驗。

等到他結束實驗,寫完實驗報告,隻覺得眼前還有一個球在擺啊、擺……

揉了揉眼睛,一看時間——10:20。

‘靠?一個實驗,過了110分鍾?!’池遠眨了眨眼睛,確定那不是幻覺。

第一個實驗規定時間是90分鍾,他整整超時了20分鍾!

他可以確定自己沒有耽誤一點時間,全程也沒有失物重做,但這是他第一次做實驗超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