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內功’的獨到之處,物理百變也離不了計算!
沒多久。
他便寫下了最終的式子。
池遠停了停,繞了繞脖子。
熱身完畢,腦子已經徹底活絡起來了!
第三題,背景新穎,但也不過是套新係統的熱力學題目罷了。
第四題,多普勒效應、拍頻計算、雙光束幹涉……
在全力發揮之下,池遠的做題過程可以說是勢如破竹。
無論方法巧妙與否。在競賽場上,能在有限時間內解出答案的方法就是好方法。
以為披上令人膽戰心驚、望而生畏的外皮後,他就不認識了?
‘都是狐假虎威而已!’
‘【抽象思維】抽象一下,統統化回原形——一個個物理模型。’
‘再【數學大腦】數學一下,模型數字具象,化為一個個數學解析式。’
‘解出來,就是答案。’
‘很簡單一件事。’
池遠不覺得自己多厲害,但論計算……在‘天賦’技能加持下,就相當於在他的大腦裏,安裝了一個小型計算機。
桌上的計算器完全派不上用場,成了擺設。
但這樣的勢如破竹,在遇到第五題的時候,他停留了一下。也不是多難,隻是有點興趣,目光不自覺停留。
大概就像是在竹林裏遇到了輝夜姬?
這是一道跟天文知識掛鉤的題:
【五、在恒星之間的廣闊宇宙空間中存在星際介質。在宇宙射線的作用下,星際介質中的分子失去部分電子成為正離子,電子則遊離在外,成為等離子態……】
【脈衝星、脈衝信號、相位變換、色散……】
題幹有點長,讀一讀,他便總結出了涉及的知識:
這道題涉及等離子體物理,包括虛數折射率、截止頻率、群速度、色散關係等,主要考察磁化等離子體中電磁波平行磁場方向傳播的規律。
這些算得上是研究生的研究內容。
若是研究生來做,一般使用Maxwell方程組+連續性方程,動量方程用平麵波分解+線性化假設。
但這道題作為競賽題目,它相當於高中生知識的拓展,有相應的信息提示。
若是將電磁學大題典來來回回刷了個通透,就能相似的模型,這個時候隻要舉一反三即可。
但……
‘能將《大題典》刷上兩遍的,又有多少?’
‘而要是不知道Lorentz模型,就肯定是看得一臉懵逼。’
這一模型的核心思想:介質是分子數密度為n的一個單元組成,每一個單元都會在外電場作用下發生極化,由於極化,就會形成電偶極矩p;
P=αE,α:分子極化率,E:電場強度。
這種極化現象,就是造成介質中常規電磁波,速度小於光速的原因。
極化強度P=np=……。
聯立得出宏觀極化率和分子極化率之間的關係(這個式子在n很小時成立)。
N若很大,則需要考慮近鄰電偶極子的影響,E''>E。
再次聯立,得出Clausius-Mossotti/Lorentz-Lorenz公式。
若是競賽生仔細研究過《普物》,肯定就知道這個模型。
看著看著,池遠就很不厚道地笑了。
《電磁學大題典》?
《普物》?
他通通學過……問題不大。
如果這兩本都沒學過,又怎麼辦?
‘簡單!’
——跟池遠一樣,學過《等離子體物理》或者啃過該分支的相關論文也能答題!
【物理:399】
僅僅差1分,研究生畢業!
沒錯,無論是高中競賽解題方法,還是研究生的解題方法——他,通通都會!
沒辦法,他會的實在太多了!
‘出題人估計都沒想到吧?’
冒出這個想法後,池遠嘴角的弧度更大了。
他已經想象到某個女孩撓頭絕望的表情了。
英子接觸物理競賽不過半年,就算有他給她開掛,但也做不到將市麵上的教材和題集刷上一遍又一遍。
‘所以,對於英子而言,這又相當於啃論文自學!’
剩下的六題、七題:一個大雜燴,涵蓋相對論、切倫科夫輻射、幾何光學、地磁場四個獨立問題,明擺著就是考題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