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祖劉邦建立大漢以來,曆經三百餘年,幾經興衰,既有文景之治,又有光武中興,更有王莽篡權、一直傳到漢靈帝劉宏這一代終於到了王朝崩潰的邊緣。
劉宏即位以來不思報國安民,終日驕奢淫逸、重用內臣,賣官鬻爵、聽信讒言,搞得天怒人怨民不聊生。
中平元年初,巨鹿人張角起兵,天下響應,一時間刀兵四起亂作一團。
靈帝劉宏此時才感到害怕,他趕緊調集軍隊平定叛亂,終於在數月之後將黃巾軍剿滅。
黃巾滅亡之後,大漢朝徹底到了積重難返的地步,民間叛亂此起彼伏,各地士族也擁兵自重圖謀不軌。
中平六年三月,靈帝劉宏病重,臨死前將帝位傳給皇子劉辯,至此朝政落到了何太後與大將軍何進手裏。
大將軍何進始終對十常侍耿耿於懷,於是便打算將他們除去,誰知處事不密,被十常侍搶先下手殺了何進。
何進臨死之前,曾經發書信給西涼刺史董卓,叫他帶兵入京助自己一臂之力,誰知不等董卓到來,他已經一命嗚呼。
十常侍剛剛將何進除去,便被西園校尉袁紹帶人殺入宮中,一夜間殺死大小黃門兩千餘人,十常侍就此覆滅。
何進死後,西涼刺史董卓率軍入洛陽,廢少帝劉辯為弘農王,立陳留王劉協為帝。
原本廢立之事應該經過太後以及滿朝文武商議之後再做決定,可是董卓仗著手下兵強馬壯,竟然毫無顧忌的擅自行事,致使滿朝文武對他極為不滿。
如今百官以袁氏為首,袁氏一族發於汝南,光武中興以來一直在朝為官,更兼四世三公人丁興旺,爪牙遍布朝堂,任何人想要在仕途有所發展都不得不與袁氏結交。別看董卓軍勢強盛,也不得不對袁氏另眼相看。
為了安撫袁氏一族,董卓讓獻帝劉協封袁隗為司空,對袁氏其他子弟也分別進行了封賞。
董卓的好意並沒有得到正麵的回應,袁氏黨羽不但沒有領情,反而更加動作頻頻,就連袁家內部也變得一團亂,讓人摸不著頭腦。
預感到危險的董卓趕緊將自己的女婿李儒叫了過來。
李儒字文優,合陽人,本是少帝劉辯身邊的謀士,因為董卓廢少帝為弘農王,又擔心他生出異心,故此便打算將少帝除去,於是有人向董卓推薦了李儒。李儒這個人及其冷漠狠毒,他對任何人都是冷冰冰的,配上他那青白色的麵皮,怎麼看都不像活人。自從劉辯被廢為弘農王之後,李儒便知道董卓不能放過他,於是便生出異心。為了能借機上位,李儒不惜花重金賄賂董卓身邊的親信,將刺殺劉辯的任務攬了過來。刺殺劉辯十分簡單,畢竟是一個落魄王爺,身邊又沒有什麼強力守護,在李儒的計算下,隻用了一杯毒酒便將劉辯毒死。
至從李儒投靠到董卓手下之後,很快便得到重用。之所以董卓會重用李儒,也是因為他確實有真本事。
李儒的冷酷讓人無法理解,他仿佛是沒有感情的怪物,無論遇到任何事情,他都不會有情緒波動,他的智謀更是無懈可擊算無遺策,更能輕鬆窺探到別人內心的變化,是董卓這輩子見過最可怕的謀士。
每次董卓上朝的時候,李儒都站在暗處一語不發,滿朝文武的每一絲變化都被他看在眼中,他能從老狐狸們不經意間的一些舉動窺探到很多內容,時常讓這些人的暗中謀劃功敗垂成,導致他們一度認為自己身邊出現了內奸。
李儒的學識並不高,他的能力完全體現在極度的冷靜以及敏銳的覺知、精準的判斷上,他的這種能力恰恰是董卓最需要的。那董卓身邊有很多侃侃而談的謀士,隻不過這些人大都有些書生氣,難免言過其實,相較於目光如炬的李儒,那些謀士顯得太過虛浮。董卓本身便是個陰謀家,他的計謀和欲望都足以支撐他成為一方霸主,隻是身邊缺少一個掌控全局的大謀士,如今得到李儒,真如虎生雙翼蒼龍入海。
為了讓李儒對自己死心塌地,董卓不惜將自己的次女嫁給他,將兩人的利益牢牢綁定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