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望村在南方濱江市管轄內,主要農作物是稻穀和蔬菜、荔枝。

在吃完晚飯後大隊長成嶼歲和老隊長也就是成老漢在說話,坐在他們旁邊的5人在聽。

成老漢在之前是有望村的大隊長,兩年前退下來給大兒子,大兒子做的也很好,娶的媳婦也是個懂明事的人。

成老漢抽著煙聽著大兒子說,突然說到上麵通知會有知青來“嗯,嗯?你說什麼?”

大隊長成嶼歲重新說了一遍,成老漢陷入沉默。

成嬸子忍不住插話“老大,隻有一個女知青下鄉到我們村,還是18歲?”

成嶼歲點了點頭“嗯,今天公社找我過去就是說這事,其他村下鄉好幾個知青,我們村之前老知青比較多就隻給了一個。”

成大嫂這時說話了“這年齡還真小,下鄉能幹什麼?”自家男人的工作她多少也了解,加上婆婆也想把她培養成賢內助,時不時也會在麵前提點一些。

成二嫂剛把小孩哄睡,見自家男人還在老宅,也過來坐會,聽著大哥大嫂說話。

成家到成老漢就一個獨苗,後來娶了成嬸子後生了四個兒子,成老太婆也就放心撒手走了。在四個兒子長大後,成嬸子開始操心大兒子二兒子的親事,兩個兒媳婦娶得很好,不會為了一點小事就翻臉,做事有商有量。

成嶼歲有些煩躁的扒下頭發,這是他所知道的知青裏最小的了,之前以為其他村19歲最小了,現在村裏來了18歲還是女知青,似乎想起了什麼“爸,這知青還是剛畢業的學生。”

幾人都倒吸了一口氣,剛畢業,一聽就是沒幹過活的,下鄉來玩嗎?

成老漢吸了一口煙,皺著眉說“到底怎麼樣還得去接了人回來再說,能幹什麼活再說吧。”

隻能等知青到了再看了,大家都回去睡了。

京市,熱鬧的街道,男女穿著統一,灰與黑的衣服,也有人穿著綠軍裝,自行車在這裏隨處可見,聚集人最多的是住在胡同裏的人們。

一胡同裏的一座小院子,應該說是座坐西向東小四合院,從南房走出來一個18歲的女孩,穿著的確良做的白襯衫,站在庭院中央看著有7、80平方的四合院,一臉不致信。

“我這是穿了,穿哪裏了?如果是穿書的話為什麼原主的記憶裏沒有任何小說中的人物?”

劉汐蕎,21歲,在讀大學3年,剛出來實習不到1年,她讀的專業是動漫設計,實習的公司同事都是很好相處,在還沒真正經過社會的毒打,國慶放長假,熬了四天的不眠不休的小說,然後就來到1974年也叫劉汐蕎的女孩子下鄉前一夜。原主先是因為奶奶去世,後是因為要下鄉,就在下鄉的前一夜因為後悔報了下鄉的名,要離開生活了18年的家哭了一天過於傷心喘不上氣沒了,然後就她來了。

劉汐蕎把每個房都看了一遍,廚房很幹淨,自從原主奶奶,不!現在是她的奶奶了。自從奶奶去世後,她就把廚房裏能吃的都分給隔壁鄰居了,不會做飯留著也是壞了。

回到醒來的那個房間,從記憶中找到存放錢票的地方,數了錢有3000多,這家裏這麼有錢的嗎!不過想到爺爺、爸爸、媽媽犧牲了,發下來的慰問金都不少,她們祖孫倆每年要花的錢不多,和爺爺他們關係好的朋友每年都會拿些票給她們。

把錢揣進布袋兜裏,拿了幾張票,又拿了證明出門。

先找到銀行,存了2500元,她已經成年了,可以用戶籍證明辦存折,存好錢後就去找供銷社。

在人來人往,人擠人的供銷社門口,劉汐蕎不敢動,等了快兩個小時,裏麵的人才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