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計中計,局中局(二合一)(1 / 3)

有了二十萬鐵騎的支援,桑州方向的南陽大軍自然壓力大增。

不過,據說這守桑州的主帥吳知節,也是南陽數一數二的大人物,和李休堂一文一武,配合默契,袁天宗能登上王位,這兩人都曾立下過汗馬功勞。

“那薑國拿不下吳王城,便把我這裏當成了突破口,想要逼迫李元帥分兵麼?”

吳知節現身桑州城城頭,望著腳下那一眼望不到頭的南離營寨,想著剛剛收到的最新情報,不禁皺起了眉頭,眉宇間滿是憂慮。

桑州本就地勢平坦,如今南離又有了二十萬鐵騎入駐,對他而言確實相當棘手。

沒有這二十萬鐵騎,南離還不敢隨便行動,畢竟兩軍兵力相當,南離若是分散去攻打周邊城池,就要考慮桑州城中的百萬大軍,會不會突然派人出城偷襲。

但現在嘛,南離恐怕是巴不得他出城了,城外作戰,毫不誇張的說,這二十萬鐵騎,就能直接把他的百萬大軍衝得七零八落!

他又怎敢輕易犯險?

可他若是不出城,這桑州境內的城池,必將被南離逐一擊破,那時候,這桑州城可就得變成一座孤城了!

百萬大軍每天的消耗是非常驚人的,僅靠一座桑州城,根本不可能支撐太久,屆時他又該拿什麼來守城?

他知道自己不能坐以待斃,必須趕緊想一個合適的破局之策才行。

“準備筆墨,我要親自寫一封密信,求李元帥支援我三十萬兵馬。”

吳知節目光微閃,神色冷冽,似乎已經有了合適的計劃。

謀士對弈,基本都是你來我往,很多時候,一些看似無解的局,往往才最容易出現意外。

南陽出兵支援桑州,並沒有加以掩飾,所以駐紮在吳王關的薑庭,很快便收到了這個消息。

“那李休堂分兵了,咱們接下來該怎麼做?”

薑庭把密報往案桌上一丟,神色平靜的問道。

他其實知道後麵該怎麼做,但他還是問了。

為什麼呢?

因為術業有專攻,薑庭的道,是帝王之道,出謀劃策,那是謀士們該去考慮的事情,即使他心中有了很好的主意,也得盡可能的去征求麾下謀士的意見。

一個帝王,要做的是統籌大局,而不是什麼事都親力親為,韜光養晦,隱而不發,才是一個帝王該有的樣子。

薑庭在這方麵,其實一直都做得很好,他從不會特意去彰顯自己的本事,以至於看上去就像個棒槌。

實際上,他很早就清楚了自己的定位,他現在已經是五星神將了,甚至說他還需要不斷的殺敵才能更快的進步。

可他卻已經很久都沒有親自上陣殺敵了,為什麼?因為他知道自己是君,一個君王,又為何要去和屬下搶功呢?

他一直都在努力的學習中庸之道,學習禦人之術,學著隱藏自己的想法和情緒,比如玩家們覺得他很神秘,其實也跟他懂得隱藏自己脫不開關係。

所以薑庭根本不像表麵看上去那般一無是處,他能走到今天,除了運氣,還有很大一方麵的原因,是因為他懂得放權,讓專業的人去做專業的事。

“吳王城中有百萬大軍,即使分兵三十萬,那也還有七十萬人馬,咱們隻有五十萬大軍,想要破城,自然是不現實的。”

諸葛亮微微拜禮,接著說道:“不過,我們倒是可以吃掉這南陽的援軍。”

薑庭微微點頭,他其實已經猜到了諸葛亮的目的,讓孫策支援桑州,逼迫李休堂支援,明顯就是想打這支援軍的主意。

但他也知道,這件事其實並沒有想象中那麼簡單,南陽不缺謀士,肯定知道諸葛亮的目的就是這支援軍,既然知道,卻依然分兵,那必定是有了防備。

當然,諸葛亮也不會想不到這一點,所以這時候,就是看誰的謀劃更高一籌了。

“這三十萬援軍已經進入了白馬郡境內,最多兩日,便會抵達桑州,我們要攔,最佳的戰場,就是在這白馬蕩。”

諸葛亮的食指,輕輕落在了地圖上的一個標注點上。

正所謂謀士一言,累死三軍。

畫麵一轉,一望無際的蘆葦蕩前,很快便響起了一陣急促的馬蹄之聲,霍去病領著疾風營一路急行,終於是在半日之內,抵達了諸葛亮選定的戰場。

白馬蕩,乃是一個橫跨三百裏的蘆葦蕩,比人還高的蘆葦隨風搖曳,美得出奇。

但這蘆葦的背後,卻是殺機四伏,誰都知道,這裏馬上就會發生一場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