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大勇打了幾把稻穀,就把位置讓給了村民,也站到了一旁,吳三爺報價的時候他也是聽到了的“老三,要這麼貴嗎?”
“大哥,這個我真沒多報,小羽說了齒輪都要用鐵的,要不不耐造,還有那滾筒上的齒也要用鐵,中間那軸承更是要用鐵,你也知道鐵的價格,再加上木頭這些,成本都要六七兩了,小羽還說要用什麼桐油刷木板,那木板才防水防曬,做一個出來一點都不容易。”
吳大勇聽了沉默了,眉頭皺了皺,不過很快又鬆開了“如今不同往日,有了作坊的收入,一家人做不起,那就幾家人合做,晚上我去給他們開個會,看需要多少台,你到時趕緊做出來,等明年夏收就能用上了。”
秋收過了就到了寒露,山上的茶仔又可以摘了,黃文才已經把茶仔能榨油的事跟吳大勇說了,吳大勇驚喜的發現,自從黃家這群孩子在這居住後,以前被他們嫌棄的山頭現在全都變成了寶。
黃羽墨也帶著陳子平兄弟把桐子摘了回來,準備榨成油,刷在打穀機上,這樣一打穀機用個七八年不成問題。
溈山村的變化,溈水村的村民都看在眼裏,羨慕的同時也有些嫉妒,可他們嫉妒也沒用,他們村裏可沒有那麼多山。
王誌強對溈山村的變化是樂見其成的,兩村很多是姻親,之前因著溈山窮,經常到溈水村借錢借糧,為這些事經常吵架打架的。
當他知道溈山村能做出脫穀快的機器後,就跑來找上了吳大勇。
溈水村稻田多,現在還有很多稻穀沒有脫粒,想借過去先用一用。
吳三爺這次半點沒含糊就同意了,畢竟是個實驗品,他們用了好用還怕沒人來做嗎?
溈水村的村民用過之後就沒有人不喜的,隻是知道那價格後隻能歎而相望,王誌強就學吳大勇,讓他們幾家商量買一台,這樣大家都能用到。
打穀機開始出售,吳三爺吳有良合作,一人做框體,一人做齒輪,除掉成本一人四成,剩下的兩成是黃羽墨的。
石頭自從吳三爺把打穀機做出來的,有時間就往他那跑,黃羽墨還以為他對木匠活感興趣呢,便問道“你想學木匠?”
“小羽姐,你不覺得他們能做出打穀機很厲害嗎?我長大後,想做很多很多能方便村民生活的東西,不光是木匠,還有打鐵我也想法,隻有學會了這些技藝,才能做出自己想要的東西。”
哦,原來不是想做木匠而是想當科學家呀,這個她就幫不上他忙了,前世學的物理化學已經還給老師了。
“那你就好好學吧,做東西可不光要學技藝,你還要學會算,你看,吳三爺他們做那三個齒輪,是不是一個一個做好去試的?如果他們會算,應該不用那麼麻煩,但怎麼算,這個你要從書中去學,你可以先學九章算術,不懂可以問你誌安哥。”
“知道了小羽姐。”石頭說完又朝外跑去了。
黃羽墨也沒說他,他還小,隻要把黃文才留給他的學業完成了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