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中秋,天氣慢慢的轉涼,時間很快來到了九月,黃羽墨他們山坡上的作坊終於完工了。

作坊一共建了五間房,一間一層,中間用樓梯連接,就像是梯房,靠山而建,每一道工序一座房,這樣空間大不擠,更方便幹活,也方便管理。

作坊建好後就需要搬了,眼看著就要秋收了,曬穀坪村民要用了,黃羽墨在這之前幾天就讓砍竹子的師傅把竹子直接送到了新作坊,省了不少的事。

搬作坊的這一天,不光溈山村的村民全體出動,溈水村的村裏也來了不少,其中不少人還盼著作坊再次招人他們也想進來這做工,畢竟作坊的工錢高不說,還不用出遠門,溈水村的田地是不少,村民不愁糧食,但銀兩還是缺的。

人多力量大,一天就把作坊地麵的東西搬完了,師傅們對新的工作環境滿意的很,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位置,工具也有專門放的架子,再也不會出現找不到工具而耽誤編織的時間。

黃羽墨見師傅們在自己崗位上忙碌,也十分滿意,沒想到前世自己不過一個普通人,來到這異世,竟開起了廠,她也算是老板了,真想“哈哈”大聲幾聲來表示內心的喜悅。

她沒有改朝換代的大誌願也沒有造福眾人的能力,隻求家人團圓,過上財富自由的日子就很滿足了,當然要是把前世生活的一些小經驗帶到這裏讓身邊的人過得更輕鬆那就更好。

作坊搬完很快又迎來了秋收,溈山村今年的秋收與往年有所不同,有在作坊當編織師傅的,他們的稻穀由作坊出錢請村裏人收,這樣保障編織師傅不需要擔心地裏的稻穀而請假,也能保障編織品的正常出貨。

作坊其他崗位的師傅實行輪流著放假以保障秋收作坊兩不誤。

黃羽墨又一次經過曬穀坪的時候,見村民們在烈日下滿臉汗水,佝僂著腰,拿著連枷一下一下的打著穀子,這實在太辛苦了而且這種勞作效率實在是太低。

她腦中出現前世鄉下收稻穀所用的打穀機,在沒有出現收割機之前,村裏收稻穀都用的是它,開始是腳踩的,後來有了柴油機便裝上柴油機,再後來通了電一般就用動力馬達,再到後來的收割機,效率是一提再提,人們也不用那麼辛苦。

黃羽墨回到家,拿起筆就畫起了記憶中打穀機的圖,打穀機構造並不複雜,在前世它雖然已經被淘汰了,但放在這裏,那是相當先進的。

“小羽姐,你這畫的是什麼?”

秋收學堂的孩子也放假了,石頭剛與小夥伴在外麵玩了回來就看到黃羽墨在這畫畫,忍不住問道。

“收稻穀的,大概就是這個樣子。”黃羽墨按印象畫了個輪廓,細節她隻知道外麵有兩個齒輪,然後裏麵有個大大的滾筒,滾筒上麵有很多鐵做的齒,然後一個踩板聯接,人一踩這個板齒輪帶動那個滾筒高速運轉,稻穀放在滾筒上麵就脫粒了。

“小羽姐,這個能收稻穀?”石頭好奇的左看看,右看看,弄不懂這東西怎麼會把穀粒打下來。m.X520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