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小山村(1 / 2)

大餘王朝。456年。立朝四百餘年。百姓豐衣足食,國庫充足,邊塞更是有重兵鎮守。威懾邊關。可謂歌舞升平之盛世。大餘都城長寧更是繁華,車水馬龍,熱鬧非凡。

距離長寧都城一千公裏外有一山,名為蠍子山,山下有一村莊依山命名,蠍子山村。此村民風淳樸,村民大都以種地、采石為生。農時開地種穀。閑時開山采石,畢竟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一輩輩都這樣過來的,上繳雜稅之後,倒也溫飽。采石就屬於附加收入了。

隻有發生戰爭的時候。石塊才會被朝廷大量征收。用以築城牆,或投石用。而今太平盛世,偶爾官府征購用來鞏固水渠要道,石材並不是特別所需。除了偶爾有百姓修繕房屋,官員修建園林府邸外。基本村民很少上山采石,畢竟是體力活。也就是村裏一些青壯年、閑時上山采點石材賺點家用。

主要也是被家裏老娘們逼迫的,因為閑在家這群老爺們就會聚在一起耍賭。那可不行,必須給他們找點事做,反正自家爺們有的是力氣。賺點閑錢還能去鎮上買點胭脂水粉。

周放也經常跟著這幫青壯年上山采石,他可不是賺點閑錢,是真沒錢。因為周放家就他一人。父親在有了周放之後,為了貼補家用,便投軍鎮守邊關去了。據說當了斥候。在一次邊防衝突中不幸被敵兵所殺。娘親聽聞噩耗後悲痛欲絕,整日以淚洗麵。身體內心的雙重折磨最終還是病倒了,隻能臥床在家調養。

那一年,周放八歲。

八歲本是一個無憂無慮的年齡,但對於周放來說卻是失去的。他還沒有出生的時候,爺爺奶奶就不在了,所以這個家裏他便成了唯一男人。八歲的孩子能幹什麼,稚嫩的身板撐不起一個家,也多虧淳樸善良的鄉親們照顧點。在別的小孩還在玩泥巴,掏鳥窩的時候。周放每天往返鎮上給娘親抓藥了。

家庭的變故,使得周放的性格變的比同齡人要堅強點,沉默寡言的他顯得比同齡人要早熟一點,都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嘛。每次買藥回來腳底都會磨好幾個水泡,可他從未在娘親麵前掉過眼淚。隻有夜深人靜,當娘親睡熟以後,用針挑破的水泡,把腳泡在水裏的時候,才會流下眼淚。害怕驚醒娘親,總是齜牙咧嘴偷偷的抹掉。

自娘親病倒以後,家裏更加拮據。逢年村裏的小夥伴都穿上新衣服。周放仍是洗了不能再洗發白的衣服,還是父親舊衣所改。說不羨慕肯定是假的,畢竟他也隻是個孩子。但他從未埋怨過娘親,他知道娘親也是因為那幾年太辛苦,過於勞累,又加上心病才倒下的。他也偷偷的見過娘親獨自流淚。所以他隻是羨慕,他想著等自己長大以後,靠自己的雙手肯定能穿上新衣服,也能給娘親買上新衣服,新發簪!

自從父親不在了以後,娘親再也沒有買過新發簪,現在的發簪早已變的破舊。

村裏有私塾。教書的先生是多次不舉的老秀才。每天搖頭晃腦的給村裏孩子們講授四書五經。周放家沒錢,上不了私塾,就偷偷的在窗外偷聽,拿著小樹枝在地上跟著練字。倒也學的用心,先生也沒有攆過他,知道他家裏的情況,也不追究。每次散學之後,先生就能看見窗下放的幾枚鳥蛋,總是笑著搖頭晃腦離去。

由於家裏沒有勞動力,田地一直由鄰居李叔在種,每年給上幾十旦穀子,倒也解決溫飽,不過肯定沒有閑糧喂養家禽。所以為了能給母親更好的調養,周放經常跑去山上掏鳥窩,尋鳥蛋回來。經常摔的身上青一塊紫一塊,不過也越來越皮實了。村裏小河的魚看到周放都遊退三裏,沒辦法,誰讓家裏窮呢。營養全靠鳥啊魚啊!

不是農忙時,他也跟著村裏的村民上山采石。開石他肯定是開不動的,畢竟一個幾歲的孩子可揮不起來鐵鎬。等大人開完石塊,他就跟在大人屁股後麵幫忙滾動石塊。從山上往山下滾。也能掙幾個銅子,便是心滿意足了。

軍中發的撫慰金,幾十兩白銀。對於鄉下村夫來說也是一筆不小的數目。但對於周放家來說早已花完,因為母親的病,架不住買藥看病請郎中。這還不缺鄉裏鄉親幫襯著。最終在周放十歲的時候,母親撒手人寰、離他而去。

那一天早晨起來時候,周放去給母親擦洗手臉。他發現母親哭了,眼淚流滿臉龐,染透了枕布。周放不知所措。

“娘,您怎麼了?怎麼還哭了?”周放拉著母親的手,蹲在母親床前,輕輕的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