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出兵(1 / 3)

第372章 出兵

小小的廣陵郡內,卻是風雲際會。

諸葛亮、馬超、甘寧、文聘其中任何一人,督一郡之地都綽綽有餘。

可是現在,四人全都彙聚於此,可見周琦對於廣陵郡的重視。

待諸葛亮把袁紹以決堤淹城作威脅,劉備迫於無奈隻得使用暗度陳倉之策,棄城南逃的過程告知眾人以後,馬超、甘寧、文聘全都臉色微變。

他們之所以久久不出兵馳援劉備,並非打算坐視不理,而是認為以郯縣之堅固,城中兵馬、糧草之眾多,抵禦袁軍兩年時間不在話下。

可是現在,才過去了不到一年時間,劉備就棄城而逃。

現在就算諸葛亮盡起廣陵郡兵馬北上,也已經無力回天,隻能坐視袁紹占據整個東海郡。

沒有了劉備釘在郯縣的這顆釘子,接下來的廣陵郡必然首當其衝,會成為楚、趙大戰的最前線。

諸葛亮看向眾人,問道:“玄德公派人前來求援,諸位以為吾等是否要發兵救援?”

三人聞言,臉色各異。

“故以我之見,當兵分四路,一麵上表向主公奏稟此事,一麵派兵跨越淮河接應玄德公。不僅如此,還要派兵封鎖淮河,並且征調丹陽郡與吳郡兵馬,前來馳援廣陵郡,以防袁軍大舉南攻。”

他們沒想到,楚王殿下居然暗中授予節符給諸葛亮,這也就是傳說中的持節,持節符者將會擁有無上權利,可不經稟報而殺中級及以下官吏。

他們這些將領雖然位高權重,卻也不敢貿然出頭。

諸葛亮深吸一口氣,道:“玄德公與廣陵郡唇亡齒寒,且主公此前已經決心聯劉抗袁。今郯縣失守,玄德公引兵南下,吾等自然不能坐視不理,必須出兵救援。”

反倒是文聘,此時卻有些欲言又止。

馬超麾下兵馬一萬,其中騎兵都有五千,自然希望能夠北上建功立業。

至於是否要救援劉備,甘寧卻也無所謂,聽令行事即可。

諸葛亮頭腦非常清醒。

諸葛亮見狀,出言問道:“仲業可是有話要說?”

甘寧性格看似粗狂,其實心細如發,知曉袁軍勢大,而且其麾下兵馬多為步卒、水軍,比較偏向於防守。

現如今,郯縣已然失守,袁紹的下一個目標必然是廣陵郡,諸葛亮不得不防。

馬超、甘寧、文聘見狀全都大驚,急忙拜倒於地。

不過他也知道,諸葛亮看似年輕,卻已經戰功赫赫,而且頗得楚王器重,自己官職、爵位雖然都高於對方,卻仍舊要受諸葛亮節製,所以並沒有說話。

現在究竟是出兵接應劉備,還是占據淮河天險死守廣陵郡,都關乎著整個楚國的國家戰略。

這個時候,不做不錯,安心苟著聽從命令才是上策。

此前廣陵郡之所以能夠置身事外,那是因為有劉備這顆釘子釘在郯縣,至少在郯縣沒有丟失以前,袁軍不可能大舉南下。

文聘其實想要出兵救援劉備,可是沒有楚王詔令,倒也不敢貿然發表此番言論,麵對諸葛亮的詢問,隻能含糊道:“茲事體大,末將以為應該先派人稟告主公,是否出兵,等待主公旨意即可。”

看到眾人表現,諸葛亮不由在心中微歎,而後從懷中拿出了一個符節,雙手舉在了半空之中。

但有違背軍令者,都可以先斬後奏,與尚方寶劍一般無二。

“雖說應當率先稟報主公才符合規定,然戰局瞬息萬變,若此時派人前往襄陽征詢意見,等到詔書抵達廣陵郡以後,恐怕玄德公已經被袁軍圍困。”

不得不說,能夠坐到如今位置的將領,幾乎沒有一個人是傻子。

最重要的是,諸葛亮還有一個憂慮沒有說出。

那就是劉備領兵進入廣陵郡以後,若這裏沒有足夠兵馬,對方未必不會反客為主,將廣陵郡收入囊中。

要知道,廣陵郡名義上本來就應該屬於劉備,隻是此前劉備為了讓周琦出兵解郯縣之危,才將廣陵郡割讓給了楚國。

可是現在,直到郯縣失守,楚國都沒有派出一兵一卒救援郯縣,也就相當於楚國失信在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