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似這種情況,不光康民村存在,很多還在實施工分製的村子都存在。或許正是知道這種情況,再不改變的話,農村隻會越來越貧窮。
可如今農村人口最多,糧食產量對國家而言,更是至關重要的穩定基礎。正是出於這方麵考慮,第一個改變工分製實施包田到戶的村子,才會讓政府覺得可以看看再說。
當偷偷實行包田到戶政策的村子,首年糧食產量便實現大豐收,很多人立刻明白,不是地裏種不出糧食,而是農民種田積極性不高,所以農村才會這麼窮。
很多時候,一年種出來的糧食,交完公糧後,分配給村民的糧食,根本無法支撐他們的日常所需。以至很多村子,一年到頭都在申請救濟糧勉強度日。
做為康民村的村支書,孫大壯對這種現狀,自然也是心存不滿。麵對村民抱怨,一年忙到頭連飯都吃不飽,他心裏也著急,卻找不到改變現狀的辦法。
可讓他跟其它村支書一樣,偷摸著把村集體的田分了,那他肯定不敢的!
得到村支書許可,並談妥一年給村裏多少掛靠費後,鍾家父子也長鬆一口氣,隨即便開始采購材料,聘請磚瓦匠給自家建豬舍,還有專業施工隊建造沼氣池。
村裏一些幹活勤快的青壯勞動力,也被鍾家請來幫忙。雖然給的工錢不高,但供兩餐飯外加還有工錢可拿。這種好事,那個年富力強的村民會拒絕呢?
等劉大能來村裏,看到正在建設中的豬舍,看過圖紙後的他,也很直接道:“阿正兄弟,這圖紙能不能給我一份?到時候,我讓我嶽父也建這樣的豬舍。”
“沒問題!但建造一個這樣的豬舍外加沼氣池,至少要花費一千塊。你先想想,你那嶽父舍不舍得?要是不舍得的話,到時就讓修個小一點的。”
“一千塊嗎?這錢擠一擠,應該能擠出來。修這樣一個豬舍,每年能養不少豬吧?”
“按存欄一百頭豬設計的!養的好,一年至少能養出一百頭能賣的大肥豬。”
聽完許正道的設計初衷,劉大能心裏默默盤算一番,要是一年能養出百頭大肥豬,那收入至少上萬。剔除建設成本跟開支,至少還能賺幾千塊。
別說幾千塊,那怕一年能賺一千塊,對嶽父一家而言,那也是破天荒的收入。雖然他是收豬的豬販子,但結交的能人也不少,養豬這事也能幫襯嶽父一下。
隻要養的豬別犯病,平時嶽父一家勤快點,最多辛苦一兩年,嶽父家的情況就能大大改善。到時候,他嶽父一家想必都會感激他這個毛腳女婿。
重要的是,多認識幾個這樣的養殖戶,他往後還用的著那麼辛苦,滿鄉下亂轉還偷偷摸摸的收豬嗎?有了穩定的收貨渠道,或許他將來真可以當肉類批發商。
把收上來的豬,宰了直接供給在市場賣肉的販子。那怕一斤肉賺幾分錢,一年下來怕是也能賺不少。而且風險比擺攤賣肉小不說,關鍵還不用起早摸黑那樣辛苦。
想到這些,劉大能越發覺得,抱緊許正道這位小老弟的大腿,發家致富也會變得很輕鬆。他這個昔日鴿子市的‘豬肉劉’,未來說不定有機會成為財大氣粗的‘劉總’呢!
。您提供大神一家之煮的隱士是如何練成的許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