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又覺得不可思議,可是,這麼不可思議的事兒,偏偏就發生在她身上。
開開心心和樂樂為她做了那麼多,自己總得回饋些什麼的。
想到自己的無所不賣的商城。
周沁再次開始了學習模式。
不論是大兒子的天盛朝,小兒子的封地寧州,還是女兒的封地平江府。
周沁都希望他們手裏管轄的地方,越來越繁榮富強。
作為一個從二十一世紀來的人,她太知道一個國家要發展起來,需要從哪些方麵著手了。
糧食,基建,教育,醫療,軍事,科技……可謂缺一不可。
關於糧食。
天盛朝現在的情況,比周沁知道的,她那個世界上世紀五六七十年代要好太多了。
沒有大饑荒,沒有巨額外債,而且天盛朝絕大部分地方,連著十來年的風調雨順。偶發的一點局部性的小的自然災害,完全在朝廷的可控範圍內。
經過四五年的良種擇優種植。雖然產量和她前世的高產無法相提並論。但如今的產量也比她來到這裏之前,提高了近一倍。
當然,她還可以從商城買到更好的種子,隻要能想到正當的理由拿出來。
其次:要想富,先修路。
後世常見的路都是柏油路和水泥路,而沒有青石路。一定有它的原因。
然後查閱了很多資料,想提取瀝青,鋪就柏油路。
就涉及到提煉石油,技術書裏都有,學就完了,但其他硬件設施就達不到了,隻能以後再說。
而製作水泥倒是容易一些,可操作性更強。
而水泥不但可以用於路麵,還可以用於建築物的建築。
但不可避免的就是汙染問題。減少汙染的方法書裏也有提到。
但能減少到什麼程度,周沁並沒有直觀的認識。
所以周沁對此寫了,可行性分析。把其利弊都詳細的列了出來。
再來就是教育。
俗話說的好,十年育樹,百年育人。
周沁覺得她在杏花村辦的族學就很好,其模式完全可以在全天盛朝的範圍內推廣開來。
可以由官府出地,商人出資,老百姓出力共同辦學。
關於醫療。
中醫就已經很牛了。
後世西醫的頂尖醫療技術,需要精密的醫療檢查設備的,和精湛的手術技術,暫時不考慮。
可一些後世的急救手段,如果能推廣開來。
再能搞出這個時代可以生產出來消炎藥。
配以一些簡單的外科手術(包括剖腹產手術)。
就能挽救很多人的生命。
這將使這個時代的醫療水平的一個大的飛躍。
軍事。
這個對周沁來說,有點糾結,雖然他不懂軍事,但是出於對種花國的蜜汁信任。
她覺得種花國的兵役製度,完全可以借鑒一下。
但是這涉及到天盛朝有沒有那個財政實力,供養那麼多士兵。
但一旦成功兵役製度成功推進,將來一旦發生戰事。退役的士兵可以隨時返回戰場,一定比這個時代,臨時征兵,大多數士兵上戰場時,都是被趕鴨子上架強得多。
就像種花國退伍老兵,宣傳視頻裏講的那樣“若有戰,召必回,戰必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