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長大伯爺看著周沁:“二丫頭,你那天說的可以替族裏想想辦法,還作數嗎?”

“當然作數。首先,過了年,我會出錢在杏花村建立族學,凡是我周家子嗣,不論男女,三周歲以上,隻要生活能自理,能在課堂上坐的住,都可以進族學。”

族長和三位族老一聽,兩眼放光。族學啊,隻聽別人說過。如今我們老周家也要有了。

族長:“那束脩?”

“大伯爺你放心,總會讓大家上的起學的,但具體的我還得再想想。我會盡快理出個章程來的。”

“好,好,二丫,這私塾一旦辦成了,你就是咱們老周家的恩人啊。”

“大伯爺,您是不是忘了,我也姓周的。”

“這是兩碼事兒。”

本來打算回來看看奶奶就走的,如今卻要在杏花村蓋房子,辦族學。

如果說一開始隻是遷就三丫,答應在她家旁邊蓋房子。辦族學的初衷隻是想換掉族長——那個討人厭的太爺爺。

現在看著幾個老人眼裏的光,想想村裏大冬天還穿著單衣在外麵瘋玩的男孩,幹不完活的女孩……

周沁突然覺得“辦族學”這件事她一定要親力親為。

送走族長和族老們,周沁立即給周福去了信,說了這邊的情況,讓他把他手上的事交給其他人,帶幾個得力的人過來杏花村。

至於過年,酒坊和縣裏的鋪子要一樣,該有的假期和福利都不能少。

周奶奶的身體一日好過一日。和劉大夫一起來的張,王兩個大夫準備回京了。劉大夫卻留了下來。

周沁給了張,王二人備了豐厚的禮,剛剛送走。

那邊周福帶著人就已經到了。管賬的小鄒先生,廚房的劉氏,馬氏,莊子上種地的好手何石和小王氏夫妻。一起來的還有範老夫子,周圓和她的未婚夫張柱子。

又是四輛馬車,踩著落日的餘暉進了杏花村。正在村民們討論著這些馬車是來找誰的的時候。有消息靈通的已經打聽到來人是找周沁,沁娘子的。在大家都在疑惑周家什麼時候有個叫周沁的小娘時。有人說看見馬車去了村尾,周濤的新家。

而跟著馬車來到周濤家的人,已經看見馬車上下來五男四女。其中四男四女見了二丫,都對二丫行了大禮,還叫二丫“主子”。

二丫卻帶著四個孩子對另外一個叫“什麼夫子”的長者行禮。

眾人這才知道,二丫就是他們口中的“沁娘子”。

周沁:“夫子,您老怎麼也來了?”

“怎麼?把我的學生都帶跑了,還不讓我老頭子自己找來了?‘沁娘子’該不會是不歡迎老夫吧?”

“夫子,您這可是冤枉死我了。我這不是擔心您老身子嘛,這天寒地凍的……”

“行了。趕緊給老夫安排個住處,這一路可顛死我這把老骨頭了。”說完對四個小家夥說道:“你們四個這些日子可有好好讀書?”

開開:“夫子,我們每天都有讀書的。”

“都讀了什麼書?”

“沒看新書,還在學習‘千字文’。”

“嗯,有不懂的整理好,明天拿來問我。”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