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千年不變的盟約(2 / 2)

“自那以後的1700多年,卡那曼卷家族的世襲瓦族總王地位一直得到我大新國封建王朝政權的承認,這個瓦族王國也一直忠於當時的大新國,成為大新國不可分離的成員。不論大新國處於什麼時期,瓦族從未發生過叛亂。”

說到這裏,同為少數民族出身的鳳雨又好像想到了一些什麼,他繼續講解道,“在十餘年前,金獅國侵略者非法進入滇西省滄源地區秘密勘探礦藏,並且開始修築通向礦區的公路,隨後他們派兵侵占瓦族班洪和班佬等部落地區的銀礦,激起瓦族各族人民的憤怒。”

“班洪王與班佬王邀集周圍部落,剽牛立盟,效忠他們最尊崇的“阿祖阿公”——諸葛孔明,誓逐英軍,並組成三支武裝,抗擊金獅國軍。”

“在這場戰鬥中,瓦族同胞雖被金獅國軍炮毀十餘村寨,仍堅持鬥爭,終於在當地兄弟民族支援下擊退了入侵者,收複了失地,這就是震驚世界的班洪事件。”

“當時,瓦山十七王《敬告祖國同胞書》”

“阿祖阿公之源源相傳,守土有責,倘自我失之後世,相傳之繼,亦自我而不與之,上難以見冥靈之阿祖阿公,更何顏於後世耶!”

“敝王等早夜思籌,廢寢忘餐,剽牛同集,含淚麵議,砍指自決,吾地雖地脊民弱,亦有數千方裏之廣,百數十萬之眾,據天然之險,恃性之勇。”

“誓斷頭顱,不失守土之責。誓灑熱血,不作英殖之奴。”

“雖剩一槍一彈,一婦一孺,身可碎而心不可渝也。”

“自今而後,本自決自衛之精神,置死後生之決誓,何懼強敵野心之侵畧。”

“在我們大新國的中原大多數人都尊崇孔子,但是在西南邊陲之地,人們拜的卻是諸葛孔明。”

“為何諸葛孔明被各族人民所追崇呢?”

“究其根本,還是諸葛孔明給他們帶去了茶種、棉籽和糧食,並且傳授了種植技術。”

“岱族房子頂部造型模仿的是諸葛帽,普洱一帶奉諸葛亮為茶祖,南中地區還有以“諸葛山”、“孔明山”命名的地區。”

“而瓦族最為著名的石板烤茶葉也與諸葛孔明有關。”

“少帥,老百姓是最淳樸之人,他們最能記得的是誰讓他們活下去了,讓他們能夠更好的活下去!”

“僅僅是這一點,他們就能夠崇拜、敬重一個人物上千年,甚至千年之後,也會在一個盟約的作用下團結起來,共同對付外敵。”

鳳雨此言落下,林長新會心一笑。

他當然明白鳳雨對自己說這些,到底是因為什麼。

談判落幕之後,滇西省的治權將會收歸林長新的手中。

也就是說滇西省往後的路往哪邊走,決定權其實是在林長新的手中。

雖說鳳雨是一方大軍閥,是整個滇西省的“土皇帝”,但控製滇西地區這麼長時間,鳳雨對這片土地其實也有著很深的感情。

所以他剛才的進言、完全可以看作是古代“臣子”對皇帝陛下的進言。

“鳳先生,你有沒有了解過我在永新軍控製區域推行的土地改製行動?”

“在我強行推行的土地改製行動中,人人有田耕、人人有飯吃……”

“土地將會收歸國有,沒有所謂的土地兼並,沒有什麼大地主欺壓普通老百姓……”

“老百姓窮困、吃不飽飯,天災是其次,人禍才是根本……”

“而我的目標就是從根本上解決一些問題,讓饑餓消失在大新國的這塊土地上!”說完,林長新轉身看向了自己的貼身警衛員李近國說道,“李大哥!”

“到!”李近國聽到林長新的聲音,立刻走上前來。

“我們的政策手冊,你給一份鳳先生看看!”

“是!!”李近國從身上取出了一份政策手冊,遞給了鳳雨。

這上麵都是林長新推行的一些基本政策,此時拿給鳳雨看上一看,也能打消這個大軍閥的顧慮,獲得他的配合。

無論怎麼說,鳳雨都是掌控了雲滇省十幾年的大軍閥,是當地的地頭蛇!

實權派人物!

有他的幫助,這對於永新軍快速掌控滇西省、平衡滇西省內部衝突和矛盾有很大的幫助。

鳳雨接過了李近國遞過來的手冊看了起來,他越看越心驚、越看越駭然。

等到酣暢淋漓的看完了整本手冊之後,鳳雨全身上下竟然出了一身的汗。

此時,鳳雨終於清楚了隱藏在永新軍強大軍力後麵的後盾是什麼!

難怪永新軍戰無不勝!

有這些政策加持,永新軍不強大才是奇了怪了?

……

。您提供大神下雨天啊的軍閥:我從異世二戰搞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