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後,洛陽尚書台分別收到了兩隻信鴿。信鴿攜帶的是陸遜和周瑜兩人的奏折。
侍衛快速取下,然後第一時間送到劉基等人的手中。
皇宮,禦書房。
正在看書的項峰悠然自得。開戰以後,所有事情項峰都安排了出去。尚書台那邊把項凡這個太子扔了過去。
每天聽著一幫老頭子處理國家大事。項凡也沒辦法。
自己老爹太懶了。
項峰每天就是看看書,寫寫字。配合幾個老婆東遊遊,西逛逛。
他一直不明白,為什麼前世今生那麼多人為皇位爭的頭破血流,家破人亡。在他看來,除了這點兒破權力,啥好處沒有。
他已經打定主意,等項凡十六歲,他就把皇位傳給他。自己帶著七個老婆出去遊山玩水,玩兒膩了,就出海去蓬萊仙島或者神仙般的生活。
"啟稟陛下,尚書台幾位大人聯名送來一封奏折。"曹正淳在門外恭聲說道。
"哦?他們拿不定主意?送進來吧。我看看"
曹正淳推門而入。
"陛下,幾位大人對於將軍統帥要改變戰略目標之事猶豫不決,所以,集體遞了這個折子。"曹正淳了解項峰。
指著項峰詳細了解情況,再讓自己敘述一遍太浪費時間。
所以,每次都是曹正淳先看奏折,然後直接說事,項峰給出方案,最後下旨執行。
"嗯,周瑜和陸遜幹的不錯。我龍國以人為本,之前沒有考慮到這點,現在發現了,及時糾正,沒問題。"項峰肯定的說道。
之前的計劃是直搗黃龍,大軍直線進攻素利和丘力居的主力,盡量畢其功於一役。
現在將軍的目標則是變成了"步步為營"逐步推進。以消滅鮮卑有生力量和解救被俘虜的百姓為主。
第一種方法省時省力,見效快,後勤壓力小。剿滅敵方主力後再慢慢消滅其他部族。
第二種方法則是太浪費時間,同時消耗比較大。需要分兵,這樣,如果一旦中間環節出現失誤或者對方有心算無心那麼很可能會被圍殲。
這就需要強大的情報能力支撐。
"擬旨,直接發到尚書台。讓劉基等人再次抽調二十萬大軍。陸遜和周瑜各十萬人,將這些人布置在將軍的後方,做為兵員補充和接應百姓的儲備。"
"前方戰事有他們兩人臨機決斷。生死存亡之際可先斬後奏!"
項峰直接拍板,定了調整戰略。
"是,陛下,奴婢這就去傳旨。"
曹正淳出了禦書房,讓張賢看守項峰房門。
一路急行來到尚書台,劉基等人正在焦急的等待,因為大軍在前線,戰機轉瞬即逝。
這邊決策跟不上,最後可能會害死三軍將士。
"大人,曹總管來了。"身邊的侍衛走進來對劉基說道。
"哦?出去看看"
劉基率先起身迎了出去。
"見過諸位大人"曹正淳在二十八騎這幫大佬麵前可不敢造次。
這裏麵可都是項峰最信任的人。當然,自己也是。
"曹總管,陛下有何旨意?"劉基帥現在問道。
曹正淳拿出項峰的聖旨,也沒有宣讀。因為龍國有一部分人是有特權的,而這部分人大都在這尚書台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