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移民聽了他們的爭吵,也都動心起念,覺得自己活不過今夜的小孤兒、小棄奴們漸漸都跟了上來。
隻是成年人的顧忌太多,不止自己不去還攔著自家的孩子離三娘他們遠遠地,至多伸長脖子往他們的去處觀望。
當三娘身前身後跟了十多個孩子的時候,她甚至覺得沒有剛才那麼冷了。
離顧氏農莊的路口還有大概三五裏,三娘把孩子們聚到一起,先點好人頭數一共十六個,大概問問姓名。
女孩子重名的,三娘也都按照四娘往後的順序隨意改成五娘、六娘,再按照他們原來關係的遠近,分成三人一組。四娘就跟她和阿善作一組。
幾乎沒受過教育的孩子們亂糟糟的,阿善不得不親自去幫他們挨個的分組,還要調停孩子們的小小爭端。
“行了!別吵了!聽我說!”時候越晚,天越冷,三娘怕浪費時間,直白喊道:“咱們人小,可也不能白去送死,先得踩好點。二、三、四組你們先去莊口周圍的移民裏打聽打聽:這幾日看莊子的有多少人,晚上換不換班,什麼時候換班。五組找些柴,在這生火。我們一組先去莊口探探虛實。”
簡單分工後,三娘更加高聲的道:“記住!不管他們誰問咱們要幹什麼,都實話實說!尤其得告訴他們那顧氏馬場在哪,裏麵都是空屋子,可以容納十萬人!別怕他們知道,等咱們鬧起來,想做漏網之魚的人越多,闖進去的人越多,莊上最後為了保護他們的糧庫,肯定會妥協!所以,知道的人越多,咱們越能成事!”
阿善又輕聲在三娘身後提醒道:“別讓移民把他們抓了送去莊上報信。”
“對!我話撂在這兒,我可不會因為誰被抓去給莊上當人質就收手!都給我警醒著點!”阿善的提醒叫三娘一喊變得匪氣十足,讓血氣上湧的孩子們頭腦稍微涼了涼。“去吧!一個時辰後,回來集合!”
五組十五個孩子迅速散開去做自己的任務,十步外看著的二娘拉拉阿籽的袖子,“大兄,他們能行麼?”
阿籽再聰明也不過十三歲,他也動心了,“走,跟那個女娘去看看。”拉著妹妹跟上了三娘、阿善和四娘的一組。
直至親眼看到在顧氏農莊路口一邊警惕的看著移民的動向,一邊烤火的十多個身強力壯的顧氏莊漢,勉強解決人手問題的三娘和阿善又遇到了第二個難題:
這些個莊漢,拿哨棒的姿勢一看就不是好惹的,頗有兵爺的架勢,三娘懷疑他們都是顧氏退下來的親兵。
現在,別說帶著十六個十歲的孩子了,就是五六十個沒受過軍伍訓練的成年男子,想衝進去都難!
阿籽拉著氣喘籲籲的妹子,冷嘲熱諷對三娘道:“上吧!打趴下他們,你們就能進屋子了。”
三娘不搭理他,把阿善拽到一邊低聲問:“有認識的麼?”
天已經徹底黑了,篝火把莊奴的臉映得斑斑駁駁,眼神更好的阿善盯著看了好一會兒,搖搖頭:“應該都沒見過。咱們想想法子智取吧。”
三娘思索片刻,“咱倆得先混進去一個。看看莊子裏麵是不是有巡視的是其一,其二是想辦法給莊上填寫羅亂,吸引他們的注意力。”
阿善仔細聽完,看看顧氏莊漢們往這邊戒備的眼神,再回頭看看身後四娘麵現退縮之色,沉吟一息,“我去。”說罷,深一腳淺一腳的往那火堆走去。
阿籽仔細的盯著阿善的背影,雖然他不知道這兩個人要幹什麼,心中也不免希冀起來。
雖然是家生奴出身,可阿善在李家好吃好學十年,養出了一身書卷氣,加上單眼皮小嘴巴、五官沒有攻擊性,倒真叫他安安生生走到了莊奴的火堆前。
“站住!幹什麼的?”一個年紀與阿善相仿的壯實農奴開口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