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謀國者,不拘一時(2 / 2)

再說了,官員要權利,給他們。

商人要財富,給他們。

百姓不想交稅,給他們。

什麼都給了別人,朕還剩下什麼,上哪裏解決錢糧的問題。

就算獲得了民心,這也要失天下啊。

崇禎內心瘋狂吐槽,但始終堅信楊旭的建議不會那麼簡單,相信這條博取民心的提議另有深意。

可到底是哪裏有問題?

突然,崇禎腦海中閃過一道靈光。

用戶名-16110206:【先生說了士農工商,為何不曾提起宗室藩王。】

【先生曾言,想要救大明,須得解決錢糧軍政的問題。可剛剛給出的建議,反而會讓大明的錢糧軍政變得更糟。】

【先生這是要考校吾!】

說到這裏,崇禎已經冷靜了下來。

他麵帶微笑,期待地看向楊旭,等待著他的回答。

因為他始終堅信楊旭就是仙神,大明皇朝的救世主!

先生如此神通廣大,還能害朕不成?

再說了,沒有了朕,沒有了大明皇朝。朕之前答應先生的香火供奉,年年祭祀,先生不要了!

所以真相隻有一個,剛剛的那段建議隻是先生在考校朕!

楊旭樂得拍著桌子大笑了起來,爽朗笑道:【陛下能問出這番話,好,很好。陛下能有這樣的考量,大明才有希望。】

說到這裏,楊旭歎了口氣,頗為感慨。

大明之亡,崇禎毫無疑問要肩負一定的責任。

而他的性格,又是大明毀滅最重要的因素。

在說出王與民共天下之時,楊旭並不確定崇禎能不能聽得進去。

因為在曆史上,崇禎是個剛愎自用,猜忌多疑的人。

而崇禎之所以變成這樣,與他生活的環境有密切的關係。

人人都道皇家好,人人都道王孫好,可又有誰知道皇家的殘酷。

崇禎的父皇正是明光宗朱常洛,這位引發了萬曆朝國本事件的主角。

雖然朱常洛在萬曆二十九年被立為太子,但光宗的父皇明神宗一心想立三子朱常洵為太子,因為群臣據理力爭,才勉強保住了朱常洛儲君的寶座,但朱常洛一直得不到明神宗歡心。

朱由檢母親劉氏是朱常洛的婢女,亦不得朱常洛的歡心。

祖父討厭父親,父親討厭母親,所以朱由檢幼年的生活很慘。五歲時,朱由檢的母親劉氏得罪,被父親朱常洛下令杖殺,之後將朱由檢交由庶母西李撫養。數年後西李生了女兒,照管不過來,改由另一庶母東李撫養至成人。

最慘的是,朱由檢害怕父皇怪罪,甚至不敢給母親上墳,隻能請太監偷偷燒香祭拜。

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性格能正常才有鬼了。

所以楊旭很懷疑,自己這位陌生人提出的建議,朱由檢真的會相信嗎?

楊旭不知道。

所以才有了剛剛的測試。

如果崇禎暴怒,楊旭也就懶得繼續與他多言。這說明他成不了事,即便教他工業革命,教他治國之法,教他文明發展之道,政治權力之術,以他的性格最終也隻會一團糟。喵喵尒説

性格決定了做事的態度與手段。

但現在他稍微安心了一些,心中暗道。崇禎也沒有那麼剛愎自用,猜忌多疑,還有救。

崇禎見楊旭大笑,聽著他的話,也不由鬆了口氣。

他臉上洋溢著喜悅,暗暗慶幸。還好朕這次學聰明了,否則隻怕無法通過先生的考校。

先生這般考校朕,不正說明先生有意拯救大明,拯救朕。

楊旭笑罷,鄭重道:【謀國者,不拘一時。成大事者,不拘小節。】

【今日,我教陛下取財之道,取民心之法,安天下之策,強國之術。】

。您提供大神會寫字的蝸牛的戲說曆史,開局罵哭崇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