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兩個兒媳婦的抱怨,劉嬸覺得太有道理了,兩個兒子拿也就算了,還補貼兩個親家,天下哪有這樣的好事兒,結婚了還總往娘家搗騰東西,婆家的日子還過不過了。
“你倆說的對,以後老大老二媳婦再來拿糧食不能給了,他們兩家本來就不缺多少,一年的糧食缺口也沒那麼大,現在誰家能往飽了吃,餓不死就行。”
“就是,就是,要是沒三哥家的糧食,他們還能餓死不成,三哥是孝順爹娘才一直補貼家裏,但是也不能讓三哥一直這麼當冤大頭不是?”老四媳婦雖然也往家拿了,可是她覺得自己和公公還住在一起,以後公公的家產都是自己家的,自己就是預支點未來的東西,和兩個嫂子性質不一樣。
“他爹,你啥意思?”劉嬸看到劉富貴在那和劉老四一樣,就知道吃飯,連個動靜都沒有,就主動問了。
“我沒意見,到時候他們借,讓他們打欠條就行,老三也別往家裏拿糧食了,又不是過不下去,咱家就這些糧食,能往出借就借,不夠咱們吃的,就不往出借。”
劉富貴也知道這個時候糧食就是命,如果誰家挨餓了自家有糧食不借的話,親戚基本上就算斷了。所以幹脆讓老三也別往家拿糧食了,自家也沒糧食,那就沒人借了。
“嗯,就按爹說的辦,如果咱們不夠吃了,再偷偷的找三哥,這樣就沒人知道咱家有糧食了。”老四媳婦當然舍不得老三家的糧食,所以偷偷的把劉富貴的說辭給調整了一下。
一桌子人沒有讚同的,也沒有反對的,基本上都默認了。
劉老三劉老四心照不宣的繼續吃飯,好像幾人商量的事兒和他們沒關係一樣。
吃過飯,劉平也領著媳婦兒子回城了,他這次來的目的就是表明給糧食是給姓劉的,和其他人沒關係。
劉老三回到家繼續攢自行車賣,李家寶努力學習電工知識。
李守義吃完飯就去劉富貴家溜達了,他要和劉富貴商量下賈秀春的事兒,看看能不能去一趟河南,找找人。
“富貴哥,吃過了沒?”
“吃過了,守義來了啊,進屋坐,找我有事?”
李守義把賈秀春的事兒和劉富貴詳細的說了一遍,並提出想去一趟河南。
“去河南啊,離咱們倒是不遠,那咱們明天準備一下,後天我陪你去吧。”劉富貴挺仗義的,直接就答應了。
“行,那咱們後天出發,咱們今年上報了多少產量,能少報點不?”李守義的意思就是自己多留點,讓村裏人能一家多分點,他也怕自己村子出現河南那邊的慘狀。
“少報是不行的,還有會計,還有其他幹部呢,咱們沒法隱瞞。不是誰都關心咱們農民的,有的人首先想的就是自己的帽子,那個河南受災的村子為啥能餓死人,肯定是產量報的多,上交的糧食多,導致自己村子沒糧食了,幹部怕露餡所以就不讓村民逃荒。”
已經當了多年村支書的劉富貴對於這些當官的了解比較多,哪些人是真的為百姓著想,哪些人隻是為了自己的帽子,他看的一清二楚。
“要不,咱們直接舉報吧,咱們舉報之後,上麵自然會下來人徹查,要不可能給還要繼續餓死人啊。”李守義也希望做點好事兒,不希望一個村子的人都餓死,如果國家能早點介入,沒準就能少死幾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