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臣錄——玄幽侯傳》
玄幽侯者,張氏,名嶽,字三符,冀州廣宗人士,初為盜寇。
中平元年,黃巾亂起,三符於廣宗為賊所挾裹,複為黃巾小卒。
同年秋,帝北渡黃河,戰黃巾於廣宗。三符慕帝之威名,開東城而降。城遂破,黃巾遂滅。
帝得勝班師,三符千裏追尋而來。帝感其誠,遂許之。
得返江陵,帝遣三符入鎮撫司,師侍忠賢。
又一年,為常侍郎;複二年,執掌錦衣衛之事。
中平三年,董卓引西涼之兵入洛陽,廢立天子,夜宿龍床,淫亂後宮。
帝持衣帶詔,傳檄天下以討董卓,三符以錦衣衛指揮使之職從帝於軍中。
當是時也,思明、忘塵二將扼守虎牢,三符隻身入關以說二將。
事成,忘塵獻關而思明遠遁。
三符以此功得帝之信,是以常伴左右執掌機密之事,又因其狠辣果決,群臣甚畏之。
此後,兩伐江東,滅袁氏,入巴蜀、討皇甫氏,屢立奇功。
帝登大寶,三符以其功封玄幽侯,掌東緝事廠,恩寵甚重。
又數年,降匈奴、破劉備、收朝鮮、誅東瀛,錦衣衛功勳卓著。
三符以此功,得入《虎臣錄》。
承威八年,帝崩於函穀,三符亦伴左右。
文帝讚曰:玄幽侯機敏而果決,以心侍先帝。驅魍魎之衛,掌雷霆之事,簡在帝心!
《豪傑錄——燕王王虎世家》
燕王虎者,王氏,名虎,字嘯虎,荊州江夏人士,初為流寇。
中平元年,黃巾亂起,虎聚眾而起,窺龍興之地,為帝敗於落楓城外。
虎遠遁江陵,立【替天行道】之旗,廣收信眾,敗江陵之兵,聚十萬之眾,以為南郡渠帥,賊呼其曰:虎帥。
帝聞虎圍江陵,遂起兵討之,戰於江陵之野,虎複敗而遇張天邦。
張天邦者,虎之軍師也。其人多智謀,行事狠辣。
虎兵敗江陵,欲遁洞庭為水寇。
天邦諫曰:足下若赴洞庭,必為陵所斬。今天下紛亂,群雄並起,何不火中取栗以震天下?
虎曰:善!
乃領兵潛行至長社,襲殺皇甫嵩,兵進虎牢。
世人皆呼:黃巾虎帥將至洛陽。京師震動!
帝驅虎賁之師千裏勤王,扼守虎牢,血戰熬兵,虎遺屍數萬引兵退至延津渡。
虎欲渡河北上並州,合於張角。遂命天邦先渡,虎自領精銳斷後。
然天邦渡河焚船,絕虎之歸路,虎為皇甫麒所圍。
血戰數日,三軍潰散,虎抱殘旗躍入黃河。
然天數未盡,虎複起於泰山。
中平三年(186年)秋,胡虜犯境,昌黎太守炎黃戰死,昌黎為胡所圍,百姓死傷無數。
虎曰:中原諸侯,皆自私自利之徒,沽名釣譽之輩,深恥之!某雖為寇,然亦為華夏之子孫!今胡虜犯境,屠我兄弟姊妹,欺我華夏無男兒乎?!願舍泰山之基業,戍華夏之疆土!
黃巾、泰山之寇感其壯,皆從之。
虎領軍忽現於昌黎之外,三軍擊胡,胡眾潰散,斬首兩千級。昌黎之圍遂解。
帝念其忠義,表奏天子,以虎為昌黎太守,後為幽州牧。
中平十一年(194年),帝以扶漢之功封楚王,虎亦憑驅胡戍邊之功封燕王。
龍朔二年(196年)四月,張賊開雁門引胡入寇,漁陽太守皓攜虎之眾戰於並州,虎斬胡酋努爾哈赤,然兵力不濟,戰敗而退。
龍朔五年(199年)十一月,北漢偽帝勾連胡虜,合擊幽州,虎領軍戰於薊縣之外,兵敗身死。
昔年武帝登臨黃河有詩曰:去歲與君遇落楓,黃旗遙看與天同。虎嘯麥城攜萬夫,會獵江陵又相逢。
長社城外威名遠,虎牢關前征衣紅。日月同輝大河畔,虎嘯奔流共向東。
文帝曰:虎雖犯上作亂,屢與先帝為敵。然胡虜犯境,其人以身許國,真豪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