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解決住所】(1 / 3)

第2章 【解決住所】

1946年。

8月下旬,天氣炎熱。

這裏是港島的西環。

香港島的西環、上環主要是貨倉區、碼頭區,後世香港島‘繁榮東移’,商業中心由中環向灣仔、銅鑼灣發展,故上環、西環的發展有所不如。

林誌超站在保德街的一幢騎樓下,隻見他穿著幹淨整潔,氣(器)宇軒昂,絲毫沒有‘難民’的模樣。他拿出一張紙條,確定這裏的地址無誤,字也沒有被汗水弄花,便朝著裏麵走去。

隻見,騎樓底下的過道住著很多‘難民’,他們將家當直接掛在牆上,或擺放在牆角,但還算整潔有序,說明她們沒有放棄生活。小孩子在過道玩耍,還有一些婦女懷裏抱著孩子坐在牆角。這樣的場景,便是香港人口猛增的後果,預計要持續好幾年,畢竟後麵還有百萬人口湧入香港。

難民們對於林誌超走進騎樓,露出羨慕的表情,能有一個遮風擋雨的住所,是她們最大的希望。騎樓底下的過道隻能勉強遮住一些雨水,一旦遇到狂風暴雨、雷鳴閃電,她們隻能默默的承受,將小孩子抱在懷裏,乞求老天盡快消氣。

她們隻希望,自己的男人能盡快找到一份工作,然後再想辦法找一個住所,就算是許多人擠在一間小屋,也是非常高興的事情。哪怕是木屋,現在都是一種非常奢侈的住所。

來到騎樓二層,林誌超發現——他並不知道自己尋找的‘表哥’住在那一間。

他有一房表哥在香江生活,前幾年香江陷落,這位表哥還帶著妻女回鄉避難、種田。去年香港光複,表哥一家又很快回港。

林誌超通過表哥寄回老家父母的家書,得到了居住地址,所以找上門尋求一個容身之處。雖然是堂表親,但林誌超寄予很大的希望。

粵省人出門在外比較團結,再加上又是親戚、鄉鄰;如果被收留的話,那麼林誌超就不用露宿街頭了。

“與其一間間的敲門,還不如在這裏大喊一聲!”

“高福哥高福哥”

剛喊幾聲,大門紛紛被打開,嚇了林誌超一跳,以為自己要被扔垃圾。

“後生仔,你在大喊什麼?是這裏的住戶嘛?”

“李高福是你什麼人?”

阿婆、大嬸紛紛質問林誌超,眼裏都是警惕之色。

好在林誌超長相不俗,且穿著幹淨整潔,又沒有大包小包,未必是難民闖進來,所以大家並沒有過分言語。

林誌超正準備回答,並詢問,隻見他身邊不遠的一扇門也被打開,他頓時一喜。

“表嫂”

被叫的少婦,挺著一個四五月的孕肚,身下還跟著一個五六歲的小姑娘,正是林誌超要找的表哥的老婆陳淑芳。

陳淑芳一愣,然後不確定的問道:“你是?”

林誌超反應很快,連忙說道:“我是高福哥的表弟林誌超啊,林雲之家的崽。我老豆以前還是高福哥的小學老師,前幾年你們回老家避難,我們還見過幾次麵、吃過飯的。”

一連串的話語,迅速鎖定了親戚、師生等關係,陳淑芳就是想不認,也說不出口。

果然,陳淑芳想起來並說道:“你是誌超啊,這幾年長高了不少,差點認不出來。”

認出來就好!

林誌超連忙將花了1港幣多買的水果遞上,目標是小姑娘,並說道:“買了一點點水果給孩子!對了表嫂,我高福哥呢?”

話裏話外,說不出的親近,既是給陳淑芳聽,也是給看熱鬧的阿婆大嬸大姐聽。

小姑娘一見水果,立馬就本能的接過來,直到被她媽媽的眼神嚇了一跳;但為時已晚,已經拿著鬆不開手了。

陳淑芳知道,林誌超這個時候來看望他們,很大的可能性是投靠,也就是說投宿;可自己家也就200多平方尺,那裏還住得下一個大男人。

“你高福哥還在貿易行上班呢,得很晚才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