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虛擬現實技術(2 / 2)

他認為大腦會從不同點接受到同一物體的反射光源組合在一起,是物體看起來具有深度與沉浸感。

結合他的這個猜想,最早的立體鏡便出現了。

而在1930年前後,科幻小說《皮格馬利翁的眼鏡》中,就提到了這樣一種虛擬現實的眼鏡。

當人們戴上它時,可以看到、聽到、聞到裏麵的角色感受到的事物,有如真實的生活在其中一般,這是人類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虛擬現實的概念。

1956年,一名電影攝影師通過這本小說和立體鏡的概念,創立了第一台VR遊戲設備。

這是一個巨大的機器,一次最多可容納4人。

同時結合了多種技術來刺激人體所有的感覺,包括了3D視頻、音頻、震動、氣味與大氣效果。

1995年,任天堂推出了VirtualBoy控製器,是第一個顯示3D圖像的便攜式控製台,但由於缺少色彩與軟件的支持而導致了商業上的失敗。

後續VR技術更多是出現在各種動漫遊戲作品中,比如《黑客帝國》,《名偵探柯南》的第六部劇場版《貝克街的亡靈》,風靡一時的《刀劍神域》都是引用了虛擬現實這一概念。

直到2010年穀歌公司為其街景地圖引入了立體3D模式,具有以前從來沒有過的90度視野,並且依靠計算機的處理能力來對圖像進行傳遞。WwW.com

這一新發展,激發並刷新了人們對於VR的興趣。

同年VR這一概念開始在歐美眾多國家流行。

2012年,國內也開始出現了VR技術,隻是運用還非常小眾。

2014年,臉書的公司以2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OculusVR公司,自那以後VR設備產生了革命性的改變,從此VR設備迅速發展起來。

同年,索尼公司宣布其正在開發ProjectMorpheus,這是一款使用於PS4的VR遊戲設備。

穀歌公司推出了Cardoard,三星公司推出了Gear。越來越多的公司開始探索VR遊戲設備的可能性,包括添加具有創新意義的配件。

到了2016年,VR這個概念在國內也相當火爆了,很多國內的公司開始加入了VR的行列之中。

袁冬青看到的那段讓活著的人通過VR技術見到去世的親人,就是在這個時候實現的。

這應該算是心理治療的一種,很多失去親人的人一時無法從悲痛中走出,一些心理治療機構就利用了VR沉浸式體驗的功能,幫助患者進行心理治療。

虛擬現實技術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有無限可能!

但袁冬青想要的並不僅僅是這種虛擬現實技術。

她想要的是在互聯網中創造一個虛幻的世界,然後讓她的父母以數字生命的形式在這個世界重生。

想要做到這兩點首先需要非常非常厲害的AI技術,然後是超高性能的電腦,像是流浪地球2裏的550c,亦或者是現在科學家們都在說的生物計算機,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就是生與死的倫理問題。

。您提供大神粟米酒的這個旁白不對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