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崔可夫的話十分不合時宜,但是卻讓羅科索夫斯基並未產生什麼芥蒂。羅科索夫斯基趕忙問道:“怎麼了崔可夫同誌,你瞧出什麼不對了嗎?”
崔可夫用手指了指戰場上那些己方被打成了火把的數十輛t-34說道:“羅科索夫斯基同誌,你看到我們那些被擊中的坦克了沒有。”
羅科索夫斯基一看就笑了:“崔可夫同誌,戰爭嗎一定會有傷亡的,德國法西斯都是十分凶殘的,我們隻要能消滅他們哪怕付出再大的代價也是值得的。”
“不……不,羅科索夫斯基同誌,我說的不是這個意思。”崔可夫忙擺手說道。
“噢,那你指的又是什麼。”羅科索夫斯基一邊說著一邊舉起掛在胸前的望遠鏡觀察著戰場。
崔可夫說道:“我們的t-34裝備的是柴油發動機,一般就是被打中發動機都不一定會起火,但是今天這……”崔可夫一指那戰場被擊中的t-34坦克無一例外的都變成了一堆燃燒的鋼鐵殘骸,然後說道:“就算是德國人的穿甲彈引起了我們的車內的彈藥發生爆炸,但是不可能每一輛都這麼巧吧。而且你們看那些坦克燃燒的火焰似乎有些不是很對頭,似乎冒出的煙霧有些發綠。”
崔可夫這樣一說大家都真正的注意到這一現象。可不是麼,所有蘇軍被擊中的坦克無一例外都燃起了大火,這可是一件十分讓人感覺到意外的事情。現在這裏的蘇軍將領基本上都是坦克指揮官,那經曆的坦克戰鬥實在是數不勝數。那見到坦克被擊毀簡直就是家常便飯,坦克被擊中爆炸都見過不少,但是被擊中的坦克全部爆炸起火卻是聞所未聞。
眾所周知,穿甲彈素以強拱硬鑽而著稱,也就是俗話說的硬碰硬。它主要靠彈丸命中目標時的大動能和本身的高強度擊穿鋼甲。俗話說‘打鐵先得自身硬’。要擊穿目標的裝甲,沒有一副硬朗的身骨是不行的。因此,穿甲彈的主體,都是用比坦克裝甲硬得多的高密度合金鋼、碳化鎢等堅硬材料製成的。穿甲彈個個都長著非常堅硬的腦袋殼(即彈頭),是坦克、裝甲車輛的死對頭。當然,對付混凝土工事,它也照樣當仁不讓。發射時,穿甲彈丸在膛內高溫高壓氣體作用下,一觸及目標,就會把目標表麵打個凹坑,在動能的作用下將凹坑對麵的物質像衝塞一樣給頂出去。
蘇軍這些坦克指揮官對穿甲彈的了解那是相當的深刻,穿甲彈中有少量火藥不假,但是誰也見過這少許的火藥能點著整個坦克啊?這穿甲彈能擊穿坦克防彈裝甲大家都承認,但是這會燃燒的穿甲彈大家卻誰也沒有見過。中央方麵軍的參謀長達諾科夫頓想了想後說道:“這可能是德國人研製的燃燒穿甲彈,看來德國人這次是有備而來啊”
不得不佩服這參謀長達諾科夫頓的想象能力就是比較豐富,愣是給貧鈾彈起了一個燃燒穿甲彈的名字。貧鈾穿甲彈與一般的鎢合金製成的普通穿甲彈的硬度差不多,但它擊中坦克等裝甲車輛後,由於撞擊能產生高溫,因此可以引發鈾燃燒,進而產生高的溫度,軟化彈著點的裝甲,降低裝甲的強度,使穿甲彈破甲而入。同時,鈾燃燒時產生的大量雲霧狀氧化鈾塵埃還會沾染坦克等裝甲車輛的表麵,形成放射性汙染源,對敵人造成放射性殺傷。
另外相對於鎢合金穿甲彈,貧鈾穿甲彈的一個不同是:其在穿甲的過程中彈頭不斷自銳,而鎢合金穿甲彈是自鈍的。從而增加了貧鈾彈的穿透能力。也導致被擊中的坦克會產生燃燒。
作為一種能長期產生放射性汙染的物質,貧鈾對人的身體的慢性傷害是極為大的。但是這劉七也是沒有辦法,這戰爭本來就是不擇手段的,你就算不使用這會帶來汙染的貧鈾穿甲彈,斯大林也不會因此而肯放過德國。索性劉七也提前讓這貧鈾彈提早了五十年問世了。至於什麼汙染,未來可能會引起的放射性汙染所帶來的嚴重後果,劉七也懶得考慮那麼多了。少劉七認為這區區幾萬枚貧鈾彈肯定是不會超過美軍在伊拉克戰爭中所使用的150萬枚貧鈾彈的危害大,不可能會超過切爾諾貝利的危害,那蘇美兩國不是還是照樣該幹什麼幹什麼嗎?由此可見,世界上的事情都是要看實力說話。你伊拉克搞原彈就是研製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是需要把總統抓起來絞死的,而美國的核武器數量足以毀滅整個星球,卻搖身一變成了正義的維護者。這足以說明,不論到了什麼時候,這拳頭大的就是硬道理。
蘇軍第13坦克軍在付出了117輛坦克被擊毀的代價後,終於和迎麵衝來的帝國師撞在了一起,這時位於後方的蘇軍的炮群已經停止了射擊,現在完全變成了坦克與坦克之間的角力。一場坦克‘肉搏戰’至此開始了。
根據以往的經驗,德軍坦克的側麵和後麵往往會是射擊的佳選擇。所以蘇軍第13坦克軍的坦克手都冒著德軍坦克的炮彈一邊向從德軍坦克身旁穿過,一邊移動一邊轉動著炮塔,當坦克的準星對準德軍坦克側麵之後,蘇軍坦克長就下令停車,緊跟著就下達了發射的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