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羅斯福真正擔心的是發展勢頭十分迅猛的蘇聯。對於意識形態上的不同,導致了蘇聯政府從成立那一天起就注定了要成為美國的敵人。而德國人最多也就是屠殺幾個猶太人,這也沒有什麼了不起的,美國自己的反猶太呼聲也是相當的高,相比之下羅斯福還是更樂意看到蘇聯人吃些憋。
羅斯福所希望的最好的結果就是德國和蘇聯拚的兩敗俱傷,成為兩個毫無還手之力的巨人,然後美國趁虛而入,一舉收拾了這這對手,然後用這些對手的屍體搭成階梯,從而爬上世界權利的頂峰。
對於英國是否會成為美國控製世界的阻礙,羅斯福是一點也不擔心,因為通過軍事出口,羅斯福已經從英國納稅人的口袋中掏出了最後一個便士。而且還讓英國背負了沉重的戰爭債務。這利滾利的算下來,用不了多長時間,這英國最終就會讓這戰爭債壓的太不起頭來。到時候就隻能跟著美國的屁股後麵拾些美國看不上的雞肋來吃了。
這些事情本來羅斯福是計劃的好好的,這形勢也是朝著預訂的方向發展著。可是這法國人的突然一動手算是把羅斯福的這如意算盤給擊的粉碎。法國雖然上一次大戰時就已經發展成為了世界二流國家,但是這法國的實力卻還是不容小看的。近一百五十年的戰爭,這法國人參與的戰爭就要有不下上百次。不管是歐洲的、亞洲的、非洲的,都能見到法國軍隊的身影。就連美國七十年以前所進行的南北戰爭裏麵,南部的軍隊中都有法國外籍軍團的參與。
羅斯福不怕打仗,但是那要在絕對的優勢下,然後付出的代價要在美國人能夠承受的範圍之內。本來德軍因為跟蘇聯的大戰,絕大部分部隊都已經調到了東線。羅斯福想等這德國人和俄國人都拚的沒了底氣之後,再集中力量從這德國人的背後動手的。可是這法國突然蹦出來來這麼一下子,可算是讓羅斯福有點措手不及了。
現在的局麵對於羅斯福可算是有點兩難,你說不打吧,這白宮外麵的人都可是瞪著眼睛瞧著呢。而且羅斯福在當初日本人偷襲珍珠港時可是在電台中說了“我們美國不懼怕任何的人或者國家,我們要用戰爭的形式讓那些敢於挑釁我們的無恥的國家知道,我們美國人民是有勇氣去進行戰爭的。我們絕不能做那種‘你打了我的左臉,而我卻把右臉護住’的人……”
當初日本炸沉了美軍太平洋艦隊,你美國就迫不及待的發動了戰爭,現在你們美國整整一個機械話集團軍被人家活生生pia成了殘廢,你要是不做聲的話,這也有點太不像話了不是。
羅斯福心裏有點恨上了艾森豪威爾,這倒不是因為艾森豪威爾指揮無能,美國第二軍打了敗仗。勝敗乃兵家的常事,美軍又不是上帝,當然也會打敗仗。羅斯福是恨艾森豪威爾做人有點太實在,你一個堂堂聯軍司令,你到是把這美國第二軍被法國人偷襲的消息給捂住啊你難道就不知道這個消息對國內的影響有多麼大嗎?
這一下美國國內可算是群情激奮,都嗷嗷叫的要跟法國開戰,那些共和黨的參眾兩院的議員都像是吃了*藥一樣,紛紛的帶著頭向羅斯福要求著開戰,就差沒衝到總統辦公室裏去辯論了。
這身為民主黨黨員的羅斯福那裏會看不出這些共和黨議員的用心所在,對法國宣戰,將來打起來,那美軍的傷亡要是小了才怪。這傷亡率要是一上來,那下界民主黨要是再想主政白宮可是有點困難。可是這眼下這共和黨人已經把美國人的情緒給調動了起來,這要是硬拖著不吭聲,那這美國總統估計也當不了幾天了。
羅斯福麵對著前是虎後是狼的局麵是搖了搖頭,隻能是捏著鼻子起草了一封對法國宣戰文件,然後送交眾議院去進行投票表決了。
羅斯福的這份宣戰文書在眾議院獲得了空前的支持率,不管是共和黨和民主黨的議員們都投了讚成票,這次投票也算是開創了美國民主投票製度的先河,支持率竟然達到了百分之九十九。麵對這樣的結果羅斯福是無奈的搖了搖頭,心道“恐怕自己這個美國唯一的連任了三屆的總統,想再去主政白宮是想也不要想了……”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