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章 遲來的聖旨(1 / 3)

第401章 遲來的聖旨

轉眼又是兩天過去,時間來到了八月三十。

乾清宮暖閣之內,朱鹹銘坐在禦案後,正在翻開司禮監送來的奏章。

能擺在他麵前令其親自批複的,自然是最為要緊的軍國大事。

比如此時朱鹹銘手裏,拿的便是藏地安都土司遞來的奏疏,其稱今年糧食收成減產,希望朝廷能減免攤派征收的錢糧。

朝廷在藏地設立了青海行都司,下轄衛所的錢糧供應事宜,全攤派到了各個土司頭上。

比如上奏的安都土司,每年要向青海行都司轉運糧食四千石,外加七千石的馬料。

“安都土司說收成不行,南鎮撫司可有奏報?”朱鹹銘沉聲問道。

而南鎮撫司對外,各藩屬國和各部盟和土司,他們都安插有密探線人,幾乎每天都有情報傳回。

此刻被詢問的,是司禮監掌印太監呂通,對皇帝的問話他早有準備。

“回陛下,從四月至七月奏報中,並未提及安都土司收成不好!”

聽得此言,朱鹹銘也不多想,提筆便寫道:“錢糧已有定數,安可隨意更改,你部當竭力供給,此請駁回!”

批複完畢,朱鹹銘將奏章放到了一旁,緊接著又拿起了下一份。

“陛下,這是建安伯吳昌輝所奏,其稱狼台吉部盟和恰台吉部盟,所派輪換軍隊多為老邁之兵,難堪大用……”

呂通口中這位建安伯,乃是正三品威遠將軍,中軍都督府都督僉事,現任安西行都司都指揮使。

在呂通介紹時,朱鹹銘也在認真看奏章。

看完後朱鹹銘得出了結論,吳昌輝已難轄製西北藩屬。

事實上,在去年他就想過撤換吳昌輝,但因擔憂西北會起戰事,朱鹹銘最終打消了這念頭,畢竟臨陣換將並不明智。

可如今,吳昌輝已難料理西北之事,便讓朱鹹銘重新考慮起這件事。

要撤換吳昌輝容易,可換誰上去又成了問題,很快朱鹹銘把能用的人過了一遍,然後他便確定了兩個人選。

但這件事不能倉促,他還得親自考教兩位候選人,再最終決定誰去上任。

所以吳昌輝的奏疏,朱鹹銘提筆就批了,內容是令吳昌輝嚴加督促,讓各部盟重新篩選合格士兵。

批完之後,朱鹹銘又拿起了另一份,卻是應天知府賈雨村所奏。

應天作為陪都,知府地位自然樞要,故而能夠直接向皇帝陳奏,何況如今賈雨村在負責清丈之事情。

“主上如天之德,百姓無不感召,今清丈之事推行已深,已有五成民戶上報土地,當前施政順暢……”

在賈雨村奏章的前半截,把應天的情況描繪得很好,清丈之事亦是進展順利。

隻是在奏章後半截,這廝就開始提出困難,主要是各大家族推諉,麾下部署陽奉陰違……

當然了,賈雨村的抱怨不是目的,最終是為向皇帝要便宜之權。

本來朱鹹銘對賈雨村的抱怨不滿,可看完發現這廝是要權時,他的臉上便露出了笑容。

此人可堪大用……朱鹹銘如是評價。

願意提起屠刀為皇帝辦事,連自己的名譽都不顧的官員,哪怕此人私德有缺,在朱鹹銘看來也完全不是問題。

隻見他在奏章上寫了“準”字,正當他要將奏章放到一邊去,緊接著他又提筆寫了起來。

“朝廷名位皆有定論,卿雖為忠正勤勉之臣,亦不可妄稱‘主上’,望爾誡之!”

“主上”這一稱謂,唯內廷二十四衙門和上直親軍二十二衛可稱,這些是皇帝的絕對信賴的心腹家臣。

賈雨村在奏疏裏稱“主上”,文官罕見有人這麼幹,也可見此人確實沒下限。

可越是這樣的人,朱鹹銘也就越是喜歡。

然而他才將奏章批複完畢,外麵就有小宦官進來稟告,稱是皇後娘娘來了。

幾息之後,不等朱鹹銘傳召,楊清音就進入了暖閣裏。

“叩見皇後娘娘!”在場一眾內侍盡皆參拜。

“嗯!”

應了一聲,楊清音走到了禦案前,看向了正忙碌的皇帝。

抬起頭來,看向結發之妻,朱鹹銘笑道:“皇後可難得到這乾清宮來!”

楊清音未接這話,語氣不善道:“陛下日理萬機,當真是辛苦了!”

在她說話之間,呂通很自然的搬來了凳子,讓皇後娘娘可以安然落座。

“誰說不是呢!”朱鹹銘應了一句。

“陛下雖然忙,但有些事卻不該忘!”

“何事?”

楊清音麵帶不愉道:“今日已是老十三成婚第三日,陛下該下詔冊封王妃了吧!”

雖然婚禮已成,但這隻代表寶釵是朱景洪的妻子,沒有冊封就不能說是大明的王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