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錯,我們應該針對事而不是針對人,來展開監控工作,這樣民眾的抵觸情緒才不會那麼激烈。”波*夫明確地回應了亞曆山大的詢問,波*夫認為這是需要確立的特別行動組的行動準則。因為主持列寧格勒地區重要軍政決策的是日丹諾夫,日丹諾夫喜歡采用高壓政策,這幾個月來列寧格勒的市民已經有不少怨言,尤其是近兩個月來,餓死的市民人數在攀升,高壓政策未必能繼續湊效。
就這樣,在波*夫的決策下,對列寧格勒市內的情報聯絡點進行了從新設立,裁撤了很多位於重要路段的聯絡點,而選擇在一些街區交界處及不顯眼的位置建立新的聯絡點,並且這些新的聯絡點並不一定需要派駐人員蹲點,往往隻是一塊告示牌、一個閱報欄、一個電話亭。特別行動組會每天派人前往這些聯絡點巡視,收集眼線遞給的情報。
而由督戰隊的車輛改裝而成的五輛無線電偵察車,也在1月16日開上街頭,執行無線電偵察巡邏的任務。二戰時期的信息戰,主要就是無線電層麵的偵測,發現那些隱藏在城市中的敵特電台。特別行動組在列寧格勒市區的每一個方向上,都派出一輛無線電偵察車進行晝夜巡邏,雖然談部上覆蓋整個列寧格勒市,但也能對大部分的街區進行無線電監控,總比耗費大量的人力挨家挨戶地搜索要方便得多。
而對於發展監控眼線的方麵,經過波*夫與亞曆山大兩人商議後,決定采取發動群眾報料及臨時招募情報人員相結合的辦法。在大街小巷中尤其是公共場所中,張貼警告性標語,並公布一些明裏的情報聯絡地點,鼓勵群眾前去舉報他們發現的不尋常的情況,並給以食品作為物質獎勵。
在這些事情都具體落實後,波*夫才向司令部提交了特別行動組的組建情況報告,日丹諾夫的批複簡單而明確,隻有五個字“提升治安度”。於是或督戰隊又或者特別行動組,就成了軍警角色,擔負起在困難時期維護列寧格勒市治安的重任。如何穩定人心,如何讓饑饉的市民不騷亂,這絕對不是上級一紙批複就能解決的,需要基層的很多人去努力做事。
特別行動組的事情,波*夫隻是在大的方麵做出決策,日常的事情都是交由亞曆山大這個副組長來打理,波*夫平時的精力大部分還是放在對督戰連的訓練之上。亞曆山大對權力有著一種執著的渴望,見波*夫如此信任他,更是極為賣力地工作,希望早日做出一些成績來,以證明自己的能力。
因應戰況的發展及配合特別行動組的需要,波*夫對於督戰連的訓練計劃,做出了一些調整。把街頭防暴、定點清剿、管控街區、抓捕敵特分子等訓練科目列入到訓練及演習之中。
在波*夫厲兵秣馬,努力確保列寧格勒市穩定的同時,德軍方麵在大轟炸過後,也在密謀策劃一些進一步瓦解列寧格勒被困軍民士氣的行動。為了達到從內部瓦解分裂蘇聯軍民的目的,德軍可謂不餘遺力,甚至不惜派出了著名的“勃蘭登堡800”特種部隊的一部,潛入列寧格勒市內搞破壞及暗殺,一些早在開戰之初就秘密潛入列寧格勒市內的所謂“第五縱隊”的德國間諜人員,也不再甘於潛伏,積極地行動起來,意圖展開大規模的顛覆行動,動搖蘇聯政府在列寧格勒市內的統治。
作為已經坐在風口浪尖的波*夫,對此卻渾然未知,隻是按照自己製定出的計劃,派出督戰隊的士兵及特別行動組的人員,在1月17日起,加強了對列寧格勒市內的公眾場所,包括市集、酒館、食品分發站、旅館的盤查監控力度,尤其是對那些經常進出這些地方的人進行了摸底偵查。
而在同一天,德軍的“勃蘭登堡800”特種部隊的一部大概60人,也誓師出發,化整為零,以各種方式手段,趁著列寧格勒地區的蘇軍為配合柳班戰役而向外嚐試突圍,蘇軍防線出現鬆動的機會,逆向滲透進入列寧格勒市,執行刺殺蘇軍高層及挑起大規模暴*的任務。。.。
二戰大兵第三百六十章“勃蘭登堡800”特種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