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嚴陣以待(2 / 2)

“保羅你帶一挺輕機槍及4個人,守住陣地左邊的通道。”契可夫一邊說一邊點人頭,把剩下的9個人安排去守陣地的通道,“古比雪夫你也帶一挺輕機槍及3個人,守住陣地右邊的通道。”

小口徑迫擊炮的操作雖然很簡單,但也就隻有炮排的士兵及各步兵班的班長接受過使用的訓練。沒辦法,契可夫中士隻有自己親自做瞄準手調校迫擊炮的標尺,尼古拉的力氣和耐力都比較好,正好做裝填手。而炮觀察手本來是由炮長擔任的,不過這時也隻能是湊合著了,波波夫的觀察能力較強,由他來當觀察手也能勉強勝任,當然契可夫也沒期望波波夫能專業地報數據。

敵人隨時都會到來,指導員和炮排長催促著大家各就各位。波波夫也從契可夫中士手中接過了一麵小紅旗,半蹲在陣地中那門繳獲的德製50迫擊炮旁邊,還拿出同樣是繳獲的德製軍用望遠鏡,像模像樣地擔任起炮觀察手,時刻注意著下方山穀盤地中的情況。契可夫中士也再次檢查了這門50迫擊炮的性能狀況,座板、炮身、炮架、緊定器、瞄準裝置,尼古拉上等兵也從陣地後段存放彈藥的地方,搬來了三箱繳獲的德製迫擊炮炮彈,一箱15發共45發。

整個連隊炮陣地,所有的炮統一由炮排長擔任總指揮協調射擊,而指導員則擔任了陣地的總觀察手,連隊的炮雖然數量不多口徑也不大,但統一起來使用發射,其產生的威力也是不能忽視的。

時間十分緊湊,哨站內的蘇軍士兵以最快速度紛紛進入連隊的各個陣地裏,哨站的正前方是用混凝土修建的堅固機槍碉堡,左翼是木石結構的塹壕工事比山坡上的戰壕還要堅固,而右翼和後方是無人的密林山坡。機槍碉堡後及塹壕工事後各有一座木頭搭建的了望塔樓。

除了炮陣地上的小口徑炮外,機槍碉堡中有3挺“德什卡”12.7mm重機槍,連隊每個班都有一挺“捷格加廖夫”DP-28輕機槍總數為10支(有兩支在黎明的戰鬥中損壞)。至於衝鋒槍,除了原來每個班裝備一支“波波德”PPD40衝鋒槍外(注:不是後來的“波波莎”衝鋒槍),還有繳獲的德製MP40衝鋒槍,共計大概20支左右。而手動步槍則是人手一支,除去傷亡人員後,可投入戰鬥的人員有98人。

如果說黎明時候的戰鬥是倉促應戰,那麼現在哨站連部的陣地,蘇軍士兵已經是嚴陣以待了。

《二戰大兵》上傳快兩個星期了,點擊率還算可以,但推薦票就少了點。希望看過此書的朋友,先收藏再積極為本書投推薦票,月月逍遙拜謝了。